•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拓宽小额贷款发放 银监会再发力农村金融
    招行私人银行中心深圳亮相
    汇金公司尚未成立农行股权部
    南洋商行获批筹建法人银行
    花旗中国副董事长李亚文:5年内内地消费金融业务“成熟”
    德意志银行首推挂钩 新兴市场基础行业理财新品
    AlixPartners上海高层换血
    北京银监局 加大违规房贷追究力度
    北京农商行“逢猪必贷”
    交行“得利宝·欢橙” 理财产品获高收益
    香港上海汇丰董事空降恒生
    韩亚银行拟在华建法人银行
    万事达卡上半年 亚非地区交易额增18.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花旗中国副董事长李亚文:5年内内地消费金融业务“成熟”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亚文
      我们比较满意与浦发、广发行的合作关系。至于一些负面传言,我认为,任何一桩美满“婚姻”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去解决。至于未来发展,花旗中国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自身投资、建设来成长,另一方面是寻求合作伙伴,扩大经营规模。

      ⊙本报记者 石贝贝

      

      4月以来,花旗获取全面人民币业务牌照,开始在中国内地消费金融领域大展拳脚,先后推出了外资行首款投资连接保险、住房转按揭贷款等多种创新理财产品。作为花旗在华消费金融业务的掌舵人,花旗银行(中国)副董事长李亚文(Lee Ah-Boon)表示:“消费金融业务是花旗在华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长。按成熟市场经验预测,它最终可占据花旗中国业务的50%左右。”

      围绕消费金融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上海证券报》对他进行了专访。

      《上海证券报》:花旗一向宣称自己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外资银行,这是否就是花旗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李亚文:创新绝对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首先、创新对我们的业务非常有帮助,尤其在提供金融服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之时;其次、服务。在消费金融领域,我们尤需提供高质服务;第三、人才。为能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我们必须拥有优秀人才。我们花费很多精力、时间去做员工培训。我们是一家全球性银行,在100多个国家拥有网络机构。例如,一旦得到中国监管机构许可,我们会立即发行人民币银行卡。这张卡片会和我们的国外网络直接连接,中国客户在其他国家也能方便地使用当地的ATM机进行银行交易。把上述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诠释花旗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花旗在超过60个国家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每天,不同地区的客户会不断产生多种需求,这些都是促使我们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源泉。

      《上海证券报》:2007年上半年,在内地市场上,消费金融业务对花旗中国的利润贡献有多少?一般而言,消费金融业务带给花旗集团的利润贡献比是多少?你期待未来3年内这个数字在内地市场上发生怎样变化?如何实现?

      李亚文:关于具体数据,我不能透露。本地法人化之前,消费金融业务内容受限,因此,相对花旗在华整体利润贡献,消费金融只占较小份额。4月份本地法人化至今才短短3个多月,消费金融业务不可能一夜突增。但是,我们已看到喜人成果。需要指出的是,消费金融作为花旗在华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开始将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长。目前讨论贡献比例尚为时过早,但我非常有信心,假如2年后你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给出满意答案。

      在企业银行和个人银行市场都比较成熟的国家,花旗在两方面的贡献比例各占约50%。我离开新加坡时,消费金融部分甚至略超50%。在中国,我想大概要花费5年左右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加速布点,拓展分支网络、增设ATM机、大力推进各种财富管理服务等。我认为,消费金融领域的胜者是那些持续为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市场最新产品的机构。

      《上海证券报》:作为内地最大外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掌舵人,你如何看待内地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比新加坡、香港等较为成熟的市场,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习?

      李亚文: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日本,消费金融服务已发展相当长时间,很多服务内容都已超过30年。中国内地市场可以从中取经、引用成熟市场的经验,而不必重新摸索,比如产品专家、技术、系统、风险、运营等。

      但是,“硬技能”易学习,“软技能”难获取,比如服务。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服务质量在中国内地不可能一夜出现,需要对本土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对待客户的态度。比如,如何恰到好处地服务客户、销售产品、为客户带来附加值等。

      我相信,未来5年内这些情况都将得到提高。如果说新加坡市场花费了30年达到现有水平的话,那内地市场只需5年就能达到相应水平。

      《上海证券报》: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银行卡是近期焦点之一。市场传言认为,花旗与广发、浦发的合作关系会阻碍花旗发卡的进程,你如何评价?你如何看待市场上对于花旗与两家合作伙伴的负面传言?

      李亚文:目前,《银行卡管理条例》尚未出台,我们也期待获取监管部门对于发行人民币借记卡的许可。业务方面,我们依然在进行内部的沟通、流程准备。

      至于发卡模式,我们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操作方法,它们都很成功。比如,在巴西,我们与当地银行联名发行银行卡。在新加坡,则选取单独发卡的方式。根据市场、客户对象、以及监管规定的不同,我们会选取不同模式。

      我们比较满意与浦发、广发行的合作关系。至于一些负面传言,我认为,任何一桩美满“婚姻”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去解决。至于未来发展,花旗中国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自身投资、建设来成长,另一方面是寻求合作伙伴,扩大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