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规避房贷市场风险 不能仅靠“盛世危言”
    成品油价格 能够稳定多久?
    鼓励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易助推泡沫
    人民币更快升值美国将承担更多压力
    加息模式变化凸显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息模式变化凸显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央行三次加息,表现为三种加息结构,三种加息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从正面影响到基本中性影响,再到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央行在向商业银行敲响利率风险管理的警钟,也意味着利率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吴莉芳

      

      今年3月18日以来,央行已经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加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正面影响。这种认识比较危险,因为央行三次加息,表现为三种加息结构,三种加息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从正面影响到基本中性影响,再到较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央行在向商业银行敲响利率风险管理的警钟,也意味着利率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三次风险递进式加息意味着央行在传递一种信号。“央行越俎代庖替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商业银行必须学会自己管理利率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面前一向处于被动地位,加之认为中央银行会对其遭受的利率风险损失进行弥补,所以商业银行在防范利率风险损失方面的意识很淡薄,积极性也不高。在升息周期内,“央行存贷款加息幅度相等和活期存款不加息”的加息模式,给商业银行一个“美妙的幻觉”。这种幻觉是,“当前商业银行自然形成的资产负债结构天然适合于升息周期,在升息周期中利率风险相对较小”。这种幻觉符合以下逻辑推理,当前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1年以上)基本都是浮动利率,随着加息在一年内进行重新定价,利息收入增加;而中长期负债(1年以上)基本都是固定利率的,不随着加息进行重新定价,利息成本不变;再加上负债的50%都是活期存款,在活期存款不加息的前提下成本不变。因此,加息对商业银行是有好处的,没有利率风险,也不需要利率风险管理。

      央行加息模式的改变(活期存款也加息、存贷款加息幅度不等)打破了商业银行“不需要利率风险管理”的美妙幻觉,迫使商业银行开始将管理利率风险(NII净利息收入风险)提上议事日程。

      二、三次加息大幅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提高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加息导致存款成本的直接提高;二是为赢得客户、提高销量,负债类理财收益的被迫增加带动资金成本提高;三是中长期存款加息幅度较大带动存款长期化趋势,资金成本增加。据估算,2006年以来的历次加息将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35~40BP(这三次加息约增加平均存款成本26~32BP),四大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将可能从2005年的1.27%~1.38%增加到1.62%~1.78%;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将可能从2005年的1.47%~1.58%增加到1.87~1.98%。以7月底34万亿的人民币存款总额来估算,将可能增加2007年度商业银行总体存款成本约880~1000亿元。

      三、存贷利差逐渐缩小,对商业银行2007年净利息收入目标将有所影响。即便是在存贷款升息幅度一致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由于资产的加权再定价周期为7个月左右,负债的加权再定价周期只有3个月左右,处于本年度的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在利率提高时利息支出比利息收入增加的时间更早、规模更大,致使本年度净利息收入产生损失。但一般对第二年度的NII会有一定正面影响,呈现出NII波动先降后升的局面。而在存款加息幅度大于贷款、存贷款利差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加息对NII目标的负面影响更大。

      根据估算可知,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不同,三次调息对今年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大约为-1.0~-2.0亿元左右,三次加息按照顺序对其影响估计分别为0.5~0.8亿元、-0.2~+0.2亿元、-1.5~-3.0亿元。

      四、活期储蓄存款的计结息方式使得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雪上加霜。我国活期储蓄存款计结息方式采用“按季结息,并按照结息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中国商业银行一年中的四个固定结息日为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7月20日央行宣布活期存款利率从0.72%上升到0.81%,因为不分段计息,这意味着0.81%的利率要倒溯到6月21日开始执行。截至7月底,全国金融机构活期储蓄存款余额为63740亿元,将因为计结息方式而多付出利息成本4.8亿元。

      对于升息周期中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措施熨平收益波动和价值波动。

      第一,在对利率变化做出合理预期的前提下,提前适应性的改变利率敏感性负缺口。比如,升息周期内,尽量投资久期较短的资产(短期贷款和中长期浮动利率贷款),不投资久期较长的资产(如固定利率贷款);增加负债久期,营销中长期存款,发行中长期金融债,降低浮息协议存款比重。

      第二,监管部门放松商业银行存贷款计结息规定,活期储蓄存款也实行分段计息。

      第三,根据市场利率的合理预期,控制债券投资三类账户的久期值。

      第四,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大银行资产业务的可流动性,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第五,主动运用SWAP等衍生工具,调整再定价缺口比例。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以提供分散风险的平台。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