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安德森动议看上去很美
    非同寻常思路:监管投资者
    “请问,贵公司的 业务是什么?”
    她的思考和求索不会远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安德森动议看上去很美
    2007年08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傅 勇

      经济学博士, 财经专栏作者

      蒋玉磊 制图
      把环境的改善与人民升值联系起来的观点确实很新巧,很有吸引力,但造成中国环境困境的关键事实是,中央总比地方更关心环境,如果无法让地方具备认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结果可能更难以预料

      今年“五一”期间,我从安徽蚌埠打车到淮南,途经凤台县,为了避开收费站,的哥说服我们走以前的老路。半小时之后,红色桑塔纳变身为一辆灰白小车。何也?原来,凤台县的煤、磷矿石、紫砂土、耐火土、石灰石和白云岩等矿产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水泥大县,而副产品就是满天的灰尘。我注意到,一路上,从加重大客车到普通的东风、解放车,再到四轮车,甚至手扶拖拉机,全都满装矿石在坑洼不平的路上颠簸着,扬起一团团浮尘,路边大大小小的水泥窑场鳞次栉比。

      与这个县的首次亲密接触就这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翻阅有关资料发现,凤台县原来还是皖北唯一的全省十强县,也是安徽省财政收入第一县。我知道,在中国,凤台县的发展路径具有典型意义———人们在努力创造出GDP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出令人震惊的污染速度。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过去的两周我在郑州小住。郑州市区有一条有名的东风渠,那是1958年郑州人用义务劳动的办法开挖的引黄灌溉渠。当地人告诉我,这条渠十年前还清澈见底,近年来却成了市区和近郊的主要泄洪排污河道了。最近虽然花了大力气清淤整治,两岸也成了高档小区的聚集地和城北主要的休闲娱乐区域,但“臭水渠”称呼仍可谓名符其实。

      的确,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沉重了。最近各地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出来后,面对一片飘红的两位数增长率,有专家痛陈,实际上很多地方的GDP增长应为零,甚至为负,因为那些地方环境破坏严重,而这是需要计算巨大的成本和损失。

      说到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最近注意到一种新颖而具有启发性的建议:加快人民币升值。在最新一期《远东经济评论》上,瑞银集团(UB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撰文说,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阻碍了中国对资金和环境密集型的重工业品的购买。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而资源、技术、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大量出口纺织品玩具皮鞋等商品顺理成章,但在中国的大宗出口单子上还包括机电、IT甚至汽车这样本该进口的产品,正是这种出口全面开花的状况导致了顺差的居高不下。安德森认为,鉴于中国低附加值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居于定价地位,人民币加快升值至少不会在短期降低出口,但却会让中国的资金和环境密集型重工业品丧失竞争力,从而增加进口。这些重工业包括化工、金属和机械制造等。

      安德森找到了另一个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理由。他的结论是,人民币更快更大幅度的升值会带来双赢或多赢的局面:中国能够缓解环境能源压力,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中国的逆差将减少。这个观点的新巧之处在于,很少有人会把环境的改善与人民升值联系起来;其有说服力在于,在中国的进出口门类上,并不完全符合比较优势或者要素禀赋所设定的图景;而这个观点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值得我们去尝试任何合理的努力。

      然而,我们不该指望政府会采纳这项建议。迄今为止,中央政府在汇率上所奉行的“渐进、有效、可控”六字方针没有改变的迹象。而且可以说,即便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环境也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这不是说政府不重视环境,而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对于改善环境的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造成中国环境困境的关键事实是,中央总比地方更关心环境,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地方具备认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纵容危害环境的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开发是政绩需要,环境恶化通常有个过程,任期内可能不会及时显现,即便有所暴露,为了经济增长也是值得的。所谓一俊遮百丑,在政绩考核时地方官员不会因此吃亏。另外,一个地方所造成的环境成本可以被其他地方分摊。比如,上游地区的排污会顺势转移到下游,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

      启动绿色GDP核算曾经被寄予厚望,然而,经过3年的折腾之后,权威部门日前已宣布绿色GDP项目被“无限期推迟”。的确,正如笔者曾在本专栏所提出的,自身问题多多的绿色GDP是难以承受政绩考核之重的。

      几乎在绿色GDP核算宣布夭折的同一时间,出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政策动向。不久前,国务院下发意见明确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方式、功能定位、财政投资政策等相关内容,并确定今年形成初稿上报国务院审议,明年完成规划送审稿。划分主体功能区有望帮助环境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功能区的划分依据是自然地理环境所具备的功能禀赋,这有利于消除临近地方相互推诿的“外部性”;更重要的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还意味着政绩考核方式的改变。对于那些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地方来说,不可能再按经济增长率来考核政绩了,相反会以“不作为”的程度作为考核标准。

      尽管有不少人立即指出划分主体功能区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相信这种方向的努力触动了环境困境的根子,比起通过人民币升值在经过价格机制起作用的建议要直接的多。倘要等人民币升值抬高来促使破坏环境的成本上升,从而让那些企业倒闭,天知道会多少地方的红车将变灰白、清渠将变成臭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