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珑铭
股市持续上涨不断推高股票总市值。截至8月6日,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达到20.68万亿元。相比去年21.087万亿元的GDP总量,中国股市总市值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98.07%,这意味着中国资产证券化率已近100%。
所谓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被作为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在我国目前阶段,证券化率尚不宜用于衡量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首先,证券化率直接受股价涨跌影响,倘若股市短期内快速上涨,证券化率也会随之迅速提升,但这并不能证明研究对象的证券市场已经非常重要。我国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5年7月21日,沪深股票总市值也仅2.96万亿元,但随着股市回暖,沪深股票总市值迅速上升,2006年4月突破4万亿元,同年12月20日突破8万亿元。今年1月22日破11万亿元……8月3日首度超过20万亿元大关。
尽管证券化率已经接近100%,但几乎没有人敢说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发达之列,因为证券市场发展不可能如此之快。恰相反,更多的人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这一定位鲜有人提出异议。另外,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很低,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多数在50%以上,美国的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高达88%,中国2005年直接融资不超过500亿元,仅占融资总额1.5%的比重。这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局限性。
其次,证券化率并非完全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它受各国的具体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德国1995年末的证券化率只有25.63%,但并不意味着德国证券市场欠发达,为何出现这种矛盾呢?原来,德国素有以银行融资为主的传统,虽然其经济高度发达但证券化率并不高。同样,1995年底马来西亚的证券化率已经达到284.38%,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只是马来西亚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和鼓励证券市场发展的结果。
第三,证券市场尚未完全做到“全流通”。截至8月6日收盘,沪深两市股票的总市值虽然合计达到了20.68万亿元,但流通市值合计只有70290.53亿元,仅占总市值的33.99%。并且,在全部的国有股市值中,80%的股份因为国有控制性地位的政策要求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股。
因此,倘若国有股东占据主导性地位的前提不改变,即使大非、小非全部解禁,中国股市上的实际可流通股份也只有50%左右,它所反映出来的只能是目前沪深总市值的一半而不是全部,而世界上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属于全流通。这种局限性使得我国股市无法真正充当经济的“晴雨表”,它所代表的实际证券化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失真的。
第四,我国民众证券投资参与人数少,证券化率提升惠及的面非常有限。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对全民炒股观点进行批驳时指出:“在当前逾9000万的开户数中,大约3500万是长年未动的死账户,除去后有6000万左右的活跃账户。由于这个开户数涉及到沪深两市,因此可能仅有逾3000万的活跃交易者”。截至今年7月27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09亿户,比尚福林发表上述观点时增加了大约1450万户(沪深同时开户只算一户),加上之前的3000万活跃交易者,也不到5000万户,如果剔除机构开户数就更少了,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距离。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股市不仅参与人数有限,参与投资的散户股民还很难真正从证券化率提升中获取利润。近期,尽管沪深A股指数屡创新高,但散户投资者所偏爱的低价股却整体性疲软。据统计,截至8月6日收盘,沪深两市只有419只股票股价超过5月29日的收盘价,占正常交易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9.61%,仍有过七成的股票低于前期高点。其中,低于10元的股票所占比例从5月29日的9.83%,反而上升到8月6日的32.46%。这意味着,散户投资者在大盘指数持续上涨,在证券化率提升的过程中获益有限。
因此,我国证券化率达到甚至超过100%的实际参考价值不宜高估,应以平常心看待这一变化,否则,就容易误导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