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头版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次级债问题影响有限 不会改变美国经济前景
    房贷首付比例 不宜搞成“一刀切”
    外资加速涌入房市为调控釜底抽薪
    消费升温背后仍有许多隐忧
    节能减排需要更大资金投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消费升温背后仍有许多隐忧
    2007年08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一向萎靡不振的消费突然升温,让人们对消费成为名副其实的“三驾马车”之一充满期待。但是,由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贷款消费过快增长、物价上涨等因素,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并不令人乐观,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来加以改变。

      ⊙魏也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6月份增长16.0%),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增长14.9%,二季度增长15.8%。一向萎靡不振的消费突然升温,让人们对消费成为名副其实的“三驾马车”之一充满期待。但是,消费突然升温背后仍有许多隐忧,令人对消费的作用难以过分乐观。

      消费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明显且呈现出日益拉大趋势,是我国消费保持稳定与可持续性的一大障碍。经济学家研究的结果显示,高收入阶层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就下降2.36个百分点;基尼系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就下降0.23个百分点。

      而收入差距拉大恰是我国消费启动的一大隐患。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4200元扩大到4941元,全国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与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平均工资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631元扩大到今年的1209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与集体经济单位平均工资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3599元扩大到今年的4029元。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我们有必要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的消费倾向下降保持警惕。

      股市繁荣对消费启动的贡献也值得关注。美国近年来消费一直强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其股市长期走牛密切相关。道·琼斯指数从1995年2月到今年突破14000点创下历史新高,12年间上涨了10000点,成为支持消费信心指数的一大动力。我国股市近来也非常活跃,指数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有研究者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上升与股市指数的上升基本上是同步的,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使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参与股市交易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比较少,而且资金量主要来源于城市中的高收入者,这其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一,股市牛市格局的可持续性与拉动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其二,高收入者通过参与股市获利与低收入者无法参与财富分配所导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

      贷款消费对未来消费的抑制作用也值得重视。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户贷款特别是消费贷款显著增多,上半年居民户贷款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741亿元,同比多增3074亿元。贷款消费需要一个漫长的还本付息过程,它对未来消费的抑制作用不能忽视。

      另外,黄金、珠宝、汽车等奢侈品消费的迅猛增加,对消费的繁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社科院2007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中国内地的奢侈品消费者目前已占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2005年全国消费税累计收入1634.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税收入就达到了1137亿元,增长18.8%,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对奢侈品增税。众所周知,这部分消费与低收入者没有任何关系,却对消费总量的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消费升温的背后,有多少是物价上涨因素导致的也值得研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6%、25.0%和25.8%。其中,粮油类增长33.2%,肉禽蛋类增长36.0%。

      而零售额的增加与同期粮油类商品大幅涨价几乎同步。央行8月8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2007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0.7%,鲜蛋价格上涨27.9%。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并且,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物价上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民被动消费支出的增加。

      房价上涨也为消费的短期繁荣作出了贡献。2007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部分城市价格涨幅惊人。其中,深圳、北京等城市上涨较快。深圳已经连续17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其中2007年6月份达到15.9%;北京已经连续14个月同比涨幅超过8%。

      但是,房价上涨所产生的消费推动是杀鸡取卵式的,对未来的消费有强大抑制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民众放心消费的顾虑未能打消的情况下,物价上涨因素对消费的突然升温起了多大作用值得研究。倘若物价因素影响小,这次突然启动的消费就是可持续的,反之,则可能昙花一现。

      因此,面对消费升温我们不能过于乐观,更不能忽略长期制约需求拉动的因素而置之不理,应该认识到,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就业率、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使物价保持稳定,我们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