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头版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次级债问题影响有限 不会改变美国经济前景
    房贷首付比例 不宜搞成“一刀切”
    外资加速涌入房市为调控釜底抽薪
    消费升温背后仍有许多隐忧
    节能减排需要更大资金投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贷首付比例 不宜搞成“一刀切”
    2007年08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葛丰

      

      伴随近期房价上涨有所抬头,有消息称,银监会将出台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将房贷首付比例从目前的最低不得低于30%提高到40%-50%。这一传闻尽管还未成为现实,但是还是传递出某些耐人寻味的内容。

      不可否认,通过抬高房贷首付比例,能够降低投机资本杠杆效应,有助遏制楼市炒作再度蔓延。但是,如同许多过急过猛、“一刀切”式的做法一样,该种调整势必带出同样显见的副作用,须在前期仔细斟酌。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弊病丛生且症状各异,恰恰也因为此,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尤其需要认真分析、仔细辨别,如此,方可做到对症下药而不致矫枉过正甚至南辕北辙。

      除去打压自住需求,更不利于中低收入者改善住房条件等最为直观的弊端,“一刀切”式地提高房贷首付比例之不可行,另在于这种做法矛盾于银行、企业、个人正常的逐利冲动,尤其对于银行而言,目前,大部分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都在1%以下,提高首付比例将会导致这块优质业务大幅萎缩。按照经济学家凯恩的说法,“禁止银行采取某种途径达到目的,实际上是给了它们另辟蹊径达到相同目标的动力”,这实际正是监管层不断要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格控制贷款成数,而在商业银行这一方,各种名目的产品创新实际是在放松贷款条件。

      针对屡屡治理屡屡失控的房地产市场,急于通过某些“重典”立竿见影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成为指导工作的实际准则。情绪型、冲动型的做法只能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更不用说,在中国这样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本就大量存在者某种不良倾向,即,一旦碰上较为棘手的市场问题,便掉头求助行政权威与权力,在不少人看来,这样做的办法最为简便,能够取得的效果也最为直观,却不知,市场自有市场运行的法则,并不会因为小部分人的意志而或方或圆。

      通过修正信贷政策,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提高首付比例的传闻,实则还是上述偏颇在现实中的反映,对于这种夹杂不清于市场/行政手段的思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一文中曾指出,通过政府规制等办法以试图解决相应的市场失灵,效果并非总是很理想。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活动同样具有造成市场失灵的信息不完善等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在政府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政府还有缺乏激励等行政部门特有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既有紧密关联的一面,同时又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利应得到足够支持和保障。在市场化条件下,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会权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如何摆放,政府不必也不应干预企业日常经营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