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上证研究院
  • 8: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8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产业·公司
    30余家龙头企业有望成央企整合主力
    上海携手中船集团 在杭州湾造游艇产业链
    海外地产大鳄5亿吞瑞安两栋豪宅
    珠啤低调整合 十家分公司10%股权打包出售
    潘石屹评点地产股暴涨现象
    海尔集团收购印度冰箱厂
    深圳与南方电网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关于原中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营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批量转换的公告
    杨澜投资钻石贵金属行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潘石屹评点地产股暴涨现象
    2007年08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于兵兵

      

      正积极准备上市融资的地产企业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2007年8月9日彭博资讯,该时间点中国内地A股地产公司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111倍,而2007年8月3日香港上市内地地产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仅为28.6倍。

      作为股票市值与年盈利的比值,市盈率是投资回报的基本衡量标准,也是判断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重要依据。“在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看涨、股票看涨、房地产看涨的情况下,地产股经济周期的高峰也可能同时叠加。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消息通过资本市场的‘三极管’放大,然后再进入外汇市场继续放大,这就是市场中的‘尖叫’”,潘石屹认为,这种局面将会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风险。

      “解决的办法是打破股票市场与政策、政治气候挂钩的预期,让市场依靠市场的机制去调整。”潘石屹称。

      针对最近部分房地产上市企业中报业绩与市场热捧地产股的热情并不匹配的说法,潘石屹称内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基础,他们在改革机制、创造利润的热情方面与民营企业有些不同,所以内地上市的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并不代表目前房地产的整体情况。

      另外,对于即将出台的若干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潘石屹称,物业税等政策的出台配合二手房交易税费成本的下降可以促进二手房流通,解决目前的房屋空置。而银监会建议提高首付比例的说法可以成为影响楼市走向的最大因素,作用远大于调整房贷利息。但政策出台同样不宜“一刀切”,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交易情况而定。给商业银行在判断风险上而更大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