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应时数据
  • C5:机构视点
  • C6:高手博客
  • C7:特别报道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可能性仍不大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是克服垄断的关键
    投资或可助推中产阶层的形成
    我国住房按揭市场潜在风险不可小视
    关注“热价格” 带出的“冷问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或可助推中产阶层的形成
    2007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冯玉国

      

      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最稳定、最和谐、最有活力的状态是中等收入者占据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者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他们最希望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中等收入者富有创造力和进取精神,他们是最稳定的消费群体(贫困阶层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富裕阶层的消费基本得到充分释放),是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流力量。

      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收入分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构建“橄榄型”的财富结构。但是,我国距离这个目标仍有相当大的距离,“至今都没有形成中等收入阶层的雏形”。中等收入阶层之所以难以形成,其中一种重要原因在于它对风险抵抗能力的脆弱性。比如,一场大病就可能使中等收入者从中产阶层坠入贫困阶层。因而,这需要政府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供充足而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中产阶层的形成创造条件,但同时,普及投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产阶层的形成。

      据笔者所知,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大部分人都参与证券投资,拥有股票、基金等多种资产。事实上,没有证券投资确保财富的增值,中产者就有可能因财富缩水而被挤出这个群体。以美国为例,近来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但是,借助证券投资工具,许多人不仅避免了财富缩水,还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通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国的中产阶层现在也面临着这个抉择。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继6月超过4%之后,7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5.6%,创出十年新高。而我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之后也才3.33%,减去通胀,存款实际利率是负数,更何况还有5%的利息税?至于活期储蓄就更不用说了。

      我国的中产阶层本来属于“易碎”群体,如果不懂得理财,不懂得投资,而一味守着传统观念不转变,就难以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相关数据表明,中产阶层消费与投资行为所引起的社会金融流量正在事实上成为金融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是,我国中产阶层的理财意识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步伐,对于如何合理配置储蓄、保险、信托、股票、基金、房产等投资品种上的资金分配,更多的人投资品种单一,缺少专业知识。日前,一份《2007中国富裕人群研究报告》显示,基金买卖作为中国中产阶层在银行最常使用的投资业务,占被调研人群的73%左右。

      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和长远的规划,更多的人只是根据常识和感觉规避投资风险,但是,这种状况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难度非常大。而且,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从不完善向逐渐完善迈进阶段,长期投资的收益仍难以保障。因此,这需要监管层加强市场监管,严惩违规行为,使资本市场在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法治体系呵护下,稳定向前发展,使其成为助推中产阶层形成、发展和壮大的一个摇篮。

      同时,也需要证券服务机构、银行服务部门提供理财、投资培训,使中产阶层经过专业机构的熏陶而成为投资能手。当然,这种服务对于相关机构而言也是一个积聚客户基础的良机。麦肯锡根据模型计算,到2011年左右,中国下层中产阶层的人数将达到约2.9亿,而到2025年,该中产阶层的人数将高达5.2亿,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总的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3万亿元。

      面对这一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群体所构成的巨大市场,各个金融机构的争夺只是时间问题。既然如此,金融机构何不提前着手,在助推中产阶层成长中培养自己稳固的客户群?

      投资不仅助推中产阶层的形成,也能促使中产阶层关注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关注国家和国际大事,关注国计民生,从而,使中产阶层成为有责任心的一个群体,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