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应时数据
  • C5:机构视点
  • C6:高手博客
  • C7:特别报道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纽交所CEO约翰·塞恩:我不为钱而工作
    “股指暴涨在很多新兴市场都会发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指暴涨在很多新兴市场都会发生”
    2007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人物简历

      约翰·塞恩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小镇安提卡(Antioch),现年52岁。

      他于2004年1月加入纽约交易所,现任纽约-泛欧交易所CEO,董事会成员。之前,他服务于高盛集团,历任欧洲业务总监,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运营官兼总裁职位,并在1998年开始担任高盛集团董事会成员直至离职。

      他197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79年在哈佛大学获得MBA。

      ———专访纽约交易所CEO 约翰·塞恩

      ⊙本报记者 郑晓舟 纽约报道

      

      自从2004年上任以来,约翰·塞恩已经三次到访中国。他说,中国市场一直是纽约交易所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是要吸引中国企业到纽约上市,也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也日趋加大。因此,他不可能不关注中国,我们的对话由此开始。

      

      纽交所的门永远敞开着

      上海证券报:全球诸多交易所都争抢上市资源,纽约交易所在吸引中国企业方面有什么计划?

      塞恩:我们一直很重视中国市场,吸引中国企业到纽交所上市,是我们长期不变的战略。

      总体而言,纽交所在吸引中国企业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目前,已经有36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上市,总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有24家,总市值达到7380亿美元。

      今年以来,已经有7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上市,未来两月,还有4家企业将在这里上市。到纽交所上市,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全球化的视野,让他们面对全球最多的投资者。

      上海证券报:通常人们认为到纽交所上市成本较高,你认为纽交所有何独特之处?

      塞恩:的确,要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条件和符合其监管要求,成本是高一些,但是相对于成本,所得更多,这种付出我认为很值得。在这里上市,意味着企业符合我们相对较高的上市门槛、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这意味着企业能够获得投资者信任,从而获得比较良好的市场估值。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哪类企业在纽约上市会比较受欢迎?

      塞恩:今年上市的7家中国企业,所处行业都不同,从太阳能到制药行业都有。我们欢迎各类企业到纽约上市。我希望中国企业家不要顾虑本行业是否会受投资者青睐。因为纽交所面对的是国际投资者,各类投资者所青睐的行业不同,各种行业都有吸引投资者的地方。比如,重视风险控制的退休基金可能比较青睐传统行业,而风格激进的基金可能会青睐高科技和生化企业。不过,各类投资者共同重视的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只要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必然会在市场上得到良好的估值。

      上海证券报:您对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总体印象如何?有什么批评或者建议吗?

      塞恩:非常好。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普遍都受到投资者欢迎,企业成长性也非常好。我对他们的印象也非常好,没什么可以批评。

      上海证券报:中国企业在寻求纽约上市的时候,通常会比较纳斯达克市场和纽约交易所。您认为与纳斯达克市场相比,纽约交易所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塞恩:相比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是一个规模更大,声望和品牌认知度更高的交易所,当然上市条件也更严格。从我目前掌握的数据看,符合纽交所上市条件的中国企业,都会到纽交所上市。一般而言,那些达不到纽交所上市条件的中小型企业,会选择到纳斯达克上市。

      上海证券报:现在全球各个交易所都在争夺上市资源,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纽交所也面临很大的盈利压力,您认为纽约交易所是否会降低上市条件,以招徕更多的客户?

      塞恩:不会。因为较高的上市条件,正给了投资者足够的信心保障。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一大好处,就是给投资者这种保障,也给上市公司也很好的无形资产价值。

      

      希望与上证所深入合作

      上海证券报:近年来,纽交所实施了一系列并购计划,现在已经把版图扩大到了欧洲市场,那么对亚洲市场你们有什么计划?

      塞恩: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真正全球性的市场。我们与东京证券交易所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购买了印度全国交易所5%的股权。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中国的同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签订合作备忘录。我希望和相信,我们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

      上海证券报:你们和东京交易所下一步的合作计划包括哪些方面?

      塞恩:我们正在跟东京交易所探讨寻求更多的企业同时在纽约和东京两地挂牌,同时方便日本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

      上海证券报:那么跟上海证券交易所之间的下一步合作是否会探讨两地挂牌,比如纽交所的一些蓝筹股也到上海挂牌的可能?

      塞恩:现在我们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但是这无疑也可以成为我们下一步合作的方向。

      上海证券报:跟上海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合作近期是否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消息公布?

      塞恩:近期没有。

      上海证券报:去年,香港交易所在IPO筹资总额上超过纽约交易所,仅次于伦敦交易所,名列全球第二。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IPO筹资能力也很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您认为来自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交易所有可能威胁纽交所的地位吗?

      塞恩:香港交易所去年非常成功,有多宗大的IPO项目。其中工商银行新股上市,筹资额度就达到200亿美元。但是纽交所筹资能力也非常强。迄今为止,今年纽约交易所-泛欧交易所的IPO筹资能力应该在各交易所中名列第一,远超过伦敦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

      中国证券市场

      与全球市场关联度加大

      上海证券报:你对中国证券市场总体印象如何?

      塞恩: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因此在中国的企业有很多发展机会。要评论一个市场是否过热,是非常困难的。中国证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它努力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融资和发展的平台。

      上海证券报:两年里,中国内地主要股指翻了两番,您认为一个新兴市场如此暴涨是否正常?

      塞恩:这种情况在很多新兴市场都会发生。通常而言,新兴市场的波动性会大一些。

      上海证券报:今年5月底,由内地的股市大幅下跌开始,引发了次日欧美等主要股指的大幅下挫。您认为这是投资者的一种过激反应还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全球证券市场影响力提升的一种体现?

      塞恩:随着全球经济日渐一体化,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联度日趋增大。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放缓,肯定会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变化,也必然对其他地区带来变化,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类似于宏观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不过投资者有时候是会有过激反应。因此我们要关注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趋势。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和纽约证券市场的关联度肯定会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