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月份行情突破3000点的时候,市场普遍的预期就是“盼5000点”,在7月份突破4300点后,这种市场预期更加强烈。现在,行情已经临近5000点,在接近市场预期的时候,市场也产生了诸多新烦恼和新的悬疑。
“高增长高通胀”使行情适度泡沫化
伴随着创十年新高的7月份CPI的公布,人们已经不太在意近期是否会加息,已经不在乎是否有新的紧缩政策出台,更多的则是在关注此次结构性通胀是否会演变成全面性通胀,并在分析此轮通胀的演变趋势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同时,也开始担忧是否会用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无论怎样,创十年新高的CPI数据,预示着我国经济已经从之前的“高增长低通胀”转入了“高增长高通胀”的轨道。“高增长高通胀”作用在势头正酣的牛市行情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定的泡沫化。从2004 年调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经验看,物价从上涨到平抑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即明年春季之前,股市将继续运行在“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周期中。
继“5·30”之前“散户市”的低价股行情出现泡沫之后,目前“机构市”的蓝筹股行情也已出现结构性高估,这应该正是“高增长高通胀”新形势下股市行情适度泡沫化的写照。以最近一个滚动年度的公司利润计算,目前A股整体的静态市盈率已接近50 倍,2001年2245点全盘皆庄股时行情显著泡沫化的整体静态市盈率是60倍,如果以历史眼光看,目前适度泡沫的行情滋长为显著泡沫化约有20%的空间,这与行情临近5000点后“岁末年初看6000点”市场的新预期是不谋而合的。
如果以动态的视野看,分别给予07、08年公司利润有50%、30%的增长率,则目前50倍的静态市盈率可以分别化解为33倍、26倍的07和08年预期市盈率,60倍显著泡沫化的静态市盈率也可化解为40倍、31倍的07和08年预期市盈率。显然,前者只有适度泡沫,后者则是显著泡沫。这告诉我们,在5000点之下,行情如有泡沫也只是适度泡沫;倘若在5000点之上继续高举高打,则必然会使行情进入高风险的显著泡沫化阶段。
5000点附近瞻前顾后
如果把5000点看成一个标志,在5000点附近瞻前顾后,行情悬疑远不止以上。(1)近期某著名QFII机构给予H股指数2008年的目标预期是15000点,对应的预期市盈率是18倍,另一家QFII机构给予H股指数12个月的目标预期是14300点,两者较今年7月26日H股最高位13593点分别只有10.35%、5.20%的升水。更令人诧异的是,在明知道中石油即将回归A股,有望提振其H股股价的前夕,巴菲特却大举减持。与以上相对应的是,境内投资者对A股更愿意给予2008年30倍甚至更高的预期估值。这给接近5000点的A股行情带来的悬疑是:是境外投资者太谨慎了?还是境内投资者太乐观了?是A股市场继续相对封闭并一枝独秀下去,还是与国际接归更加紧密?(2)美国发生次级债事件,并影响到全球股市共振下跌,唯A股免疫。人们分析此事件对A股影响不大的依据一是还没影响到实体经济,二是A股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既然此事件是个局部性事件,为何欧、美政府要兴师动众地注资救市?另外,目前来看注资的效果并不显著,是否还会进一步恶化?难道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的A股会一直独身其外?(3)以中石油为代表的新一批“海归股”的IPO即将拉开序幕,“新海归”上市后是像前一批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大唐发电、广深铁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老海归”那样进一步打开蓝筹股的估值空间?还是带来重磅扩容压力稀释掉市场流动性?对后期行情的发展至为关键。
防御仍是首要投资策略
“5·30”之后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复辟”,以及行情“二八”结构性特征明显,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处于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境况,如此鲜明结构化行情并不是首见,将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市场地位的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因素在行情中的不断强化,以及股指期货预期的日益增强,这种结构性变化仍将会时常出现。现在的境况是,部分蓝筹股已经出现结构性高估,而大多数投资者持有的经过“5·30”洗礼的,且目前滞涨的题材股也不低估,因此在行情临近5000点的时候,许多投资者操作上有些进退维谷。对此,策略上应注意的是:(1)如果行情突进于5000点之上高举高打,依据上述分析,行情将进入显著泡沫化时期,可能会出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盘势,绩差题材股也可能会出现补涨,但那是策略性甚至是战略性的退出机会;(2)如果坚守理性投资的理念,在5000点附近的行情中,防御性仍是首要的投资策略;(3)既然“高增长高通胀”已成股市新的经济背景,通胀受益的行业与公司必然是后期行情的新投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