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大幅震荡,上证指数收出高位十字星。从国际市场比较来看,目前中国A股已经是全球主要证券股市当中估值最高的市场之一,且盘面板块分化严重,我们既要看到A股市场的长期价值,但更要注意短期风险的防范。
高估值暴露高风险
周三全球股票市场再次陷入暴跌,日经指数收盘大幅下跌369点,香港恒生指数重挫631.60点,而韩国综合指数也下挫1.7%。无一例外的是,包括道琼斯指数在内的全球主要指数均为单边下跌,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反弹,因此A股未来出现大幅震荡也在情理之中,后期走势不容乐观。
从投资价值角度分析,目前沪深A股已经是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当中估值最高的市场之一,其短期风险不言而喻。数据显示,美国富时100指数近12个月的动态估值只有11.63倍,德国DAX30指数为12.43倍,道琼斯指数为16.04倍。而上证指数近12个月的动态估值高达48倍,深证综合指数为56-58倍,全部A股平均为48-52倍。由此可见,中国A股的动态估值水平是国际成熟市场的3倍以上,对于价值投资来讲,其风险是很高的。而与新兴市场对比而言,我们的估值也非常高。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圣保罗市场,其近12个月的动态估值为12.9倍,泰国SET指数的动态估值为13.4倍,韩国KOSPI指数为13.5倍,墨西哥综合指数为15.95倍。所以,即使从新兴市场应该享受一定溢价的角度来看,A股的动态估值水平也是被显著高估了,未来风险相当大。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全球股市显著下跌,其估值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还在下降。而这段时间A股恰恰在大幅走强,这使得A股高企的估值风险一下子暴露出来,目前A股已经处于风险释放过程之中。鉴于中国已经加入WTO多年,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国际市场动荡引发的“连锁反应”迟早会波及A股,周三日经指数大幅下跌已经昭示我们,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当中,很少有经济体会独善其身,未来A股的调整趋势已渐行渐近。鉴于目前恒生指数已经在60日均线下方,5、10、30日均线均呈现空头排列态势,与A股高度相关的恒生国企指数已经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当中,因此A股指数目前面临的风险较大。
板块分化导致震荡加剧
从板块运行方面来看,上证指数突破4900点后个股遭遇获利回吐抛压普遍回落,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权重股也出现分化导致大盘大幅震荡。从走势较强的板块情况看,一批高价股继续演绎强者恒强的特征,但其高企的价格限制了市场的追高热情。除此之外,以未股改股和ST板块为代表的资产重组群体也再次呈现逆势活跃的特点,但这一板块的持续性有待考验。由于周边股市的持续下跌也影响到A股,后市大盘在多空分歧的影响下还将出现剧烈震荡,未来应注意风险。
近期大盘并没有出现明确的主流热点,而对于前期持续走强的房地产板块,行业景气因素仍然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可看好,但高高在上的估值水平已经使得短期风险高度积聚,越往上涨,风险越大。我们认为,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红利形成了巨大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人民币持续升值提升板块投资吸引力,房地产供给类先行指标决定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失衡的供求关系,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可以看好。但由于短期估值水平依然较高,房地产板块也将在指数影响下大幅震荡。
牛市回调有利行情发展
针对当前屡创新高的市场,我们认为随着股指创出新高,A股短期的估值压力开始显现,宏观经济面临着紧缩预期,系统风险不断加大,市场再次出现调整的概率较大,我们既要看到优质企业的长期价值,但短期风险也不容忽视。
首先,我们应该以价值投资作为选股的基本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对于当前A股来讲,基金规模的大幅扩张、市场的反复震荡洗礼、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都使得对绩优蓝筹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那么合理的策略仍然是淡化行业,积极按照优势企业的基本标准进行选股。我国良好的经济增长背景为公司的稳健经营、持续增长以及不断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了支持,为长期投资提供了价值基础,这些公司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无疑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但是,鉴于A股市场蓝筹股的静态、动态估值水平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目前最好减仓,待其估值水平合理之后再进行价值投资。
其次,我们应把资金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对指数的短期波动不必太在意,即使市场屡创新高,也不应采取短期过于激进的投资方式。目前虽然指数还是强势,但多数股票是下跌的,这样的“二八”现象也是暂时的,最终那些强势的少数股票也出现大幅震荡。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二八”现象的永远存续,至少要有一半的股票保持强势,我们的牛市才能继续。市场运行到目前这个点位,能够称得上价值投资的品种已经十分少,而且这样的品种也未必是基金已经重仓的强势股,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此时稳妥的做法是观望或者减仓,注重安全,回避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风险快速释放,并非意味着本次牛市已经结束。未来等大盘调整到位后,资源与公共产品价格提升、奥运与3G等题材刺激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样值得关注。煤炭、有色金属、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价格已经或正在出现价格提升的趋势,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将享受到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增长,公共产品提价预期强化。但当前首要的问题是回避牛市当中的风险,尤其是在估值已经明显偏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