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发表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从食品生产和质量概况、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进出口食品的监管等方面对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作了介绍和说明。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多年来,中国立足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经过努力,中国食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白皮书说。
白皮书介绍,近年来,中国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2006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77.9%,2007年上半年达到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农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0%。
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2007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为99.1%;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合格率为99.8%。日本是中国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今年7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06年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最高,但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也最高,达99.42%,其次是欧盟和美国。
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建立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90%以上。
白皮书指出,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强。中国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34项。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33个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签署了48个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议定书,确立了中国与有关进出口食品贸易伙伴国家或地区的长效合作机制。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开展
17日发表的《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说,为解决一些地区、一些食品的假冒伪劣问题,中国全面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整治。
白皮书说,中国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围绕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加工点、重点加工户及加工的食品,采取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标准和检测等技术力量建设、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推动组建食品行业协会、加大执法打假力度等措施,解决了一批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问题。
同时,工商、质检部门不断加大食品执法打假工作力度,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突出生产加工源头,部署开展专项执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证照皆无的制假制劣黑窝点。
2006年,中国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9万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4.5亿元人民币。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检查重点食品市场1.6万个,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040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15.18万户,吊销营业执照4629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8万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48件,对1.55万吨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新华社电)
食品认证体系基本建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发布的《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指出,目前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已基本建立。
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中国现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共同实施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局面,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目前,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203万公顷,已进入世界前10位;与国际接轨的GAP认证已在18个试点省份286家出口企业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认证试点工作;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HACCP认证;28600个初级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社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