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推荐,初尝投资
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后的冯先生,先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任职;28岁那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三十岁时就积累起了上百万的身家。冯太太和冯先生一路走来,创业的路上虽然辛苦却也颇感温馨。最初,她在冯先生自己的公司负责财务性的工作,随着公司的壮大,冯太太觉得家族作坊式的操作已经不太适应公司的发展。于是,便主动请辞了在老公公司的工作,赋闲在家。
过了一段轻松悠闲的日子,打拼惯了的冯太太有点坐不住了。多年的财务工作让冯太太萌生了投资的想法。她觉得,家庭理财也是他们这个小家庭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于是,在和老公商量下,他们开始向比较有经验的朋友打听,到底投资什么会更适合他们。这时,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带给他俩一些新鲜的概念:“你们为什么不投资点基金呢?在美国,有将近1/2的家庭都投资共同基金。我这次回来,看了下这边的市场,觉得很有前景,也打算在这边投点基金呢。”于是,他推荐了上投摩根的中国优势基金。说起推荐的理由,也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这个朋友说:“由于我是拿的美国护照,本想在这里买基金应该也很容易。谁知我去基金公司咨询时,上投摩根的工作人员坚决不给我开户购买。说我现在是非中国公民了,按照法律规定不能投资他们的基金。虽然被拒绝了,但我却更认同他们。我相信能严格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将来一定是一家有实力的好公司,对产品的要求肯定值得信赖。”
在“国外”友人的推荐下,冯先生夫妇俩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10万的中国优势基金……
从震荡走向稳定
刚认购了中国优势基金,冯先生夫妇俩着实还是悬着一颗心。对于实业,他们很在行;面对股票市场,两人完全是门外汉。为了更好的了解基金投资,他们尝试着看基金招募说明书、看市场新闻、时时关注中国优势基金的净值变化。谁知,中国优势基金在封闭期刚过,净值一下子跌到了1元以下。冯太太整晚都睡不好,甚至和先生商量:要不咱还是把钱都拿回来吧。
冯先生咨询了一些朋友和专业人士,他们都建议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于是,冯先生克服了投资恐惧的心理,劝说冯太太再看一段时间再说。果然,一个月后,基金账面上的钱又涨回了不少。冯太太绷紧的神经才得以放松。而如今中国优势基金已经跻身“五元”基金之列了。
渐渐地,冯先生把基金理财的事都交给了太太。而冯太太也从一个完全不懂资本市场的人成长为一名基金理财的半专业人士。后来在冯先生的鼓励下,冯太太逐渐放开了投资,将家庭剩余的资金配置到了不同类型的股票基金中去。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个市场是东家不涨西家涨,我多买些不同类型的股票基金,反正把它们一网打尽咯。”
专家理财,均衡配置
当我们问冯先生“为什么不让太太去投资股票”时,他笑着说:“她也做过,但是赚得少,亏得多,今年年初我们算了一笔账,她这两年投股票的回报只有3.5%,而陆续买的基金产品,平均下来也有120%的收益了。”
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本领,既为冯太太获得了有效的投资回报,同时也使得冯先生能专注于自己公司的发展。在冯先生眼中,他们家的赚钱模式已经“挺黄金组合的了!”
而此时,冯太太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壮丽的海外市场,希望能“布局一个海外版的中国优势”。冯先生对此也十分赞成,“这两年市场好,中国的我肯定不放了。我看其他地方市场也不错,我先找机会布个棋。反正我的主业都很有保障了,我老婆为家庭做的这个副业理财,我更不担心了。术业有专攻,我做实业,老婆做理财规划,基金公司帮我做投资操作,这种组合,在我们家叫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