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公司巡礼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产业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产权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金融
    银监会正探索对创新业务“原则监管”
    湖南提高第二套房贷首付
    外资行陈兵四川 “开发”西部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关于2005年记账式(九期)国债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关于2004年记账式(七期)国债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银监会:谨防利用双休日银行 停止对公业务查询进行诈骗
    工行与盛京银行建代理关系
    中诚信上调10家银行评级
    民生发力股指期货 拟争交易会员资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2007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伏安
      

      ⊙本报特约记者 唐真龙

      

      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银行业“全面开放”,金融创新正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作为监管部门的中国银监会,也曾在多种场合提倡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金融创新这一话题,本报记者对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进行了专访。

      上海证券报: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逐步驶入了“快车道”。 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等多个领域多向发展。您认为这之中的亮点是什么?在目前的金融创新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李伏安:目前的亮点是各家银行都把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下一步深层发展的转型战略来抓。创新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了经营模式的大转型,也给整个产品的金融服务结构带来了大转型。这个转型是悄悄在改变的,一般人可能看不到,但从我们推动创新的角度已经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经过最近两三年的发展,银行已经不知不觉地从过去简单地存贷、动员储蓄的功能,转变为面向大众、面向企业、面向投资机构进行境内外投资的全面的金融服务功能,这是最大的亮点。

      不过同时,创新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大家有了创新的意愿,认识到了这些需求,有了进行创新的动力,但是在如何去做这个问题表现得还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银行在了解客户需求的途径,即如何去分析挖掘客户的需求方面存在不足。银行并没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客户营销队伍去充分地收集客户的自发需求。创新的目的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不是银行自身的标新立异,而是很好地去挖掘客户的需求,并用新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这部分需求,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管理好财富、管理好风险,这是创新最重要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有各种不同的金融投资需求、风险规避需求、财务安排需求,这些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第二是银行在自己的资源平台建设和现有的资源挖掘方面存在不足。举个例子,比如保险,现在的保险公司在销售个人人寿保险的时候拿到一个电话号码就行,可能打了几百个电话最后才找到一个目标客户。这些目标客户实际上都在银行手上,银行如果有足够的手段和好的机制以及销售渠道管理人员,应该主动地向这些人销售这些产品。银行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数据管理系统,然后细分。但目前并没有这些,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浪费。

      上海证券报: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这将给中资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李伏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主要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它来了以后,可以把它在国外一些成熟的市场调研方式甚至成熟的产品直接移植过来,马上为中国的市场提供服务,这是它的优势。当然它的这些成熟的模式可能会对中资银行产生一定的冲击,不过我觉得对中资银行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机遇,一个学习的机会。

      其次,外资银行来了以后,一定程度上会对中资银行的优质客户资源造成威胁。但是我觉得无论是优质客户、中端客户还是一般客户,都有不同的市场,中资银行应该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第三个方面,中外资银行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其实也可以开展合作。竞争中不一定是各做各的,中资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可以发挥现有客户资源的优势,通过合同安排、商业安排形成一种互补的优势。

      上海证券报:目前中国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方向是什么?

      李伏安:我觉得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方向是要盯住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的需求,重新管理他们的资源和金融资产并逐步向国际市场发展,这里面包含两个大问题:

      首先,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综合发展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由于过去所谓的“分业经营”,银行、证券、保险都是分散经营的,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存在投资的综合需求,因此下一步金融创新更多地是要在这里面取得一个综合平衡。

      上海证券报:监管和激励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双方,做为监管部门,银监会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激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

      李伏安:关于监管和创新很多人常常认为是矛盾的。但监管的最终理念跟创新和机构本身其实是一致的。监管要面临的问题是监管的程度问题。

      目前我国的市场监管面临的也是监管程度的问题,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机构需要多大程度多细的监管干预,或者反过来说,监管部门要减少多少才能实现最低程度的监管和干预,在这个之间要取得一种平衡。

      这就需要监管当局不断地检讨市场发展的状况,评估监管的重点和监管的程度,同时也需要机构更全面地理解监管的理念、监管的意图和监管当局的目标,然后主动承担一些自己能承担的责任。如果监管当局和机构能够形成这样的共识并自觉地做到这些,就可以使监管的干预程度最低、监管的成本最低,同时商业机构运行的成本也会降到最低。

      上海证券报:上海目前正在努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创新首先要做些什么?

      李伏安: 我觉得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应该培养专业的团队。目前上海的优势就是有很好的客户、有很好的国际国内投资机构和投资环境、有很好的商业资讯条件,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金融信息传播的中心。但现在缺乏的就是没有专门的人把它做得更精更好,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专业团队的打造,在这方面既要挖掘中国自身的专业团队,也要更多地面向国际社会,要形成一个国际理财人的聚集中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财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