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环球财讯
  • 8:时事·国内
  • 9:信息披露
  • 10:路演回放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产业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公司调查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版:信息披露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 决议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8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行董事会会议于2007年8月22日通过了本行《二○○七年度中期报告》正文及摘要。会议应到董事15名,实际到会董事15名,15名行使表决权。本行6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2名监事因故无法列席。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半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www.bank.ecitic.com、www.sse.com.cn、www.hkex.com.hk。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1.2 本行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计。

      1.3 本行董事长孔丹、行长陈小宪、主管财务工作行长助理、计划财务部负责人曹国强,保证本行2007年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2.1 基本情况简介

      法定代表人:孔丹

      H股授权代表:陈小宪 罗焱

      董事会秘书:罗焱

      联系电话:86-10-65541585

      传真:86-10-65541230

      电子信箱:ir_cncb@citicbank.com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C座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中信银行     股票代码:601998

      H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股票简称:中信银行     股票代码:0998

      本行选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和报纸:

      A股:《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

      本行网站(www.bank.ecitic.com)

      H股:《南华早报》、《香港经济日报》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网站(www.hkex.com.hk)

      本行网站(www.bank.ecitic.com)

      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本行董事会办公室

      2.2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

      2.2.1 经营业绩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2 规模指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3 盈利能力指标

      

      2.2.4 资产质量指标

      

      2.2.5 资本充足指标

      

      2.2.6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下表为本行权益持有人应享有净资产及净利润准则差异调节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说明详见本中期财务报告补充资料。

      2.2.7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赔偿金、违约金及罚金和部分支付给中信集团公司的管理费不能在税前抵扣。

      2.2.8 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9 资本构成及变化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①指 2004 年本行发行的60 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务及 2006 年本行发行的60 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

      2.2.10 主要贷款类别、日均余额及平均收益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11 主要存款类别、日均余额及平均成本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12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13 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的变化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①等于在本行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为本行计提的减值损失准备支出净额。

      ②等于已减值贷款现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增加金额,本行确认为利息收入。

      ③包括贷款资产转为抵债资产而释放的减值损失准备。

      2.2.14 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的贷款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2.15 主要表外项目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3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3.1 股份变动情况表

      注:1、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并经财政部《财政部关于中信银行国有股权管理方案的批复》(财金[2006]121 号)和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信银行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批复》(银监复[2006]455 号)批准,由中信集团与中信国金作为发起人,将本行整体改制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于2006 年 12 月31 日设立,设立时总股本为3,111,311.14万股,其中,中信集团持有本行2,639,420.22万股,占本行股份84.83%;中信国金持有本行471,890.92万股,占本行股份15.17%。中信国金还于2006 年11 月22 日与本行和中信集团订立追加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中信国金同意认购本行的若干H 股。

      2、中信集团于 2007 年3月 1 日向境外战略投资者 BBVA 转让其所持本行股份 1,502,763,281 股。此次交易完成后,中信集团、中信国金和 BBVA 分别持有本行股份 24,891,438,919 股、4,718,909,200 股和 1,502,763,281 股,占本行上市前已发行股份的 80.00%、15.17%和4.83%。

      3、本行于2007年4月27日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日上市。H股超额配售权于2007年5月10日全部行使完毕。本次公开发行上市共发行A股2,301,932,654股,H股5,618,300,000股(包括中信集团划转给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国有股份以及西班牙对外银行和中信国金分别行使的反摊薄权利和追加认购权利)。公开发行后,本行共有A股26,631,541,573股,H股12,401,802,481股,总股本39,033,344,054股。

      4、本行于2007年4月公开发行上市时向战略投资者配售517,238,000股A股,于报告期末,该等配售A股仍受十二个月限售锁定约束,但由于本行无法逐一确认持有该等配售A股股东身份,仅根据公开信息了解20家战略投资者均为国有企业,因此该等配售A股暂列入上表中所述有限售条件股份中的国有法人股一栏中。

      5、本行于2007年4月公开发行上市时网下向配售对象配售633,051,654股A股。于报告期末,该等配售A股仍受三个月限售锁定约束,但由于本行未知持有该等配售A股股东身份,因此该等配售A股暂列入上表中所述有限售条件股份中的其他境内非国有法人股一栏中。

      6、本行于2007年4月公开发行上市时向五名基础投资者配售273,036,000股H股,于报告期末,该等配售H股仍受十二个月限售锁定约束。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持股份为国有法人股。

      3.1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本行未知上述股份存在质押或冻结的情况。截至2007年3月1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持有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55.19%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BBVA亦持有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14.52%的股份;除此以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关联关系。

      报告期末,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报告期末,前10名有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及限售条件

      

      注:1、中信集团承诺,自本行 A 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中信集团将不会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中信集团已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本行A股股份,也不由本行收购中信集团持有的本行 A 股股份,但中信集团获得中国证监会或国务院授权的任何证券审批机构批准转为H股的不受上述三十六个月锁定期限制。

      2、中信国金承诺,自本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其将不会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本行股份,也不由本行收购其持有的本行股份。

      3、BBVA承诺,在首次交割(2007年3月1日)时购买的股份和根据买入期权购买的任何股份,一般不得在购入有关股份之日第三个周年日前予转让,而根据其反摊薄权利发行予BBVA的额外股份不得在发行股份之日第一个周年日前予以转让。

      4、H股发行4名基础投资者承诺,未经本行和所有联席全球协调人事先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于上市日后12个月或禁售期内任何时间,将不会直接或间接出售根据基础配售认购的任何H股。

      5、A股发行20名战略投资者所获得股票的锁定期为上市日后12个月。

      主要股东权益

      截至2007年6月30日,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保存的登记册所记录,主要股东及其它人士拥有本行的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权益及淡仓如下:

      

      除上述披露外,截至2007年6月30日在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保存的登记册中,并无任何其它人士或公司在本行的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持有需要本行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第二、三分部披露的权益或淡仓。

      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4.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

      □适用 √不适用

      §5 董事会报告

      5.1 整体经营情况

      截至2007年上半年,本行资产总额人民币8,6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9%;各项存款总额人民币6,6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各项贷款总额人民币5,3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净利润为人民币3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7%。凭借卓越的业务表现,上半年穆迪、惠誉等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调升了本行评级,本行评级已居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先地位。本行整体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双双实现大幅增长,盈利水平保持强劲增长。上半年,本行经营性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至9.09%,比上年同期提高0.86个百分点,增长70.86%。同时,净息差扩大至2.96%,比上年同期上升0.50个百分点。在人民币升息的情况下,本行各项存款成本率降至1.88%,比上年同期下降0.06个百分点,存款成本率明显降低。

      公司银行存贷款增势强劲,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本行对公存款余额达5,7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对公贷款余额达4,7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国际业务结算量达433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5.1%,保持了既有的市场领先优势。

      零售银行持续高速增长,利润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本行主动应对资本市场及居民理财观念变化,推进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理财产品销售额54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量,带动客户大量增长以及非利息收入大幅增长。本行信用卡发卡量、贷款余额和交易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6%、229%和183%,在发卡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盈利。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至16.3%,比上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下,连续四年保持不良额和不良率的“双下降”,已使本行资产质量处于国内上市银行的优秀水平。

      通过产品交叉设计和交叉销售,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优势进一步发挥。上半年,本行通过与中信集团旗下证券公司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及银证转帐业务,新增银行客户7.26万人。本行与中信集团旗下各金融子公司联合研发的理财产品支数、销售量分别是去年的3倍和7倍。此外,本行联合中信集团旗下的各金融子公司,为优秀客户提供综合授信、债券承销、信托融资及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并实现了部分网点和营销队伍资源的共享。

      5.2 业务状况分析

      5.2.1 公司银行业务

      一直以来,本行注重发展公司银行业务。2007年上半年,本行围绕“构建区域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主流银行”的发展战略,坚持“双优、双主”的客户策略,持续推进公司理财、投资银行、产业金融和小企业融资业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与中信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产品交叉销售,以优良的资产业务、进取的负债业务、丰富的中间业务和灵活的表外业务快速稳健发展本行的公司银行业务,整体竞争优势得到巩固和提高。

      公司存款

      上半年,本行公司网银、现金管理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本行带来了大量的活期存款,本行的利息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本行以前年度吸收的140.1亿元协议存款到期,负债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截至2007年6月30日,本行公司存款余额达5,740.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9%;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约48.81%,比上年末提升2.93%;公司存款资金成本降至1.81%;本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日均余额71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5%。

      公司贷款

      本行落实差别化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政策,主要将贷款投放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四大行业,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07年6月末,公司类贷款余额4,329.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7%。

      作为优化资产业务结构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本行在市场发展潜力大、信用环境良好的地区积极拓展小企业授信业务。本行小企业授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小企业授信客户数达6,258家,较上年末增长7.9%;授信余额400亿元,较年初增长15.6 %;不良率仅为1.37 %。

      本行物流融资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汽车金融合作经销商达到     1,003家,钢铁金融合作经销商达到247家,累计向汽车经销商和钢铁经销商开出414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非息收入产品和服务

      2007年上半年,本行在继续保持国内、国际结算、担保业务等传统非息收入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短期融资券、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和现金管理业务,面向政府机构金融服务等非息收入产品和服务。同时,本行继续加强与中信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之间产品的交叉销售,有力促进了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各项公司银行业务的发展。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对公业务的非利息净收入为6.76亿元,占全行经营性非利息净收入的60.04%,较上年同期增长74.23%。

      公司网银及现金管理业务 截至2007月6月末,本行已拥有公司网银客户16,937户,账户数19,700个,较上年末分别增长50.7%、50.6%。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公司网银交易金额达11,5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7.3%;公司网银交易金额替代率达到21.2%,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此外,本行已累计为231家集团客户提供了集团帐户现金管理业务,其中2007年上半年新增客户112户。

      国际结算业务 本行国际结算业务包含国际信用证、国际贸易汇款、出口托收、进口代收、保函等各类产品,丰富的产品线以及本行对各类产品的灵活运用和组合能力满足了客户的多种需求。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共实现国际结算量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市场份额由上年末的4.8%提高到5.1%。

      报告期内,本行“新一代国际业务系统”(EE系统)、国际业务网上银行V4.0、SWIFT报文处理系统全面上线。先进的技术平台将为本行国际业务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本行的竞争优势。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投资银行业务以战略客户为服务对象,以结构融资业务为基础,重点发展银团贷款、出口信贷、表外融资等产品,同时以直接融资业务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债券承销、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创新产品,巩固和培育投资银行业务增长点。截至2007年上半年,本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达0.9亿元,占对公非利息净收入的13.31%。

      本行自2005年5月我国政府批准承销短期融资券业务以来,累计为27家企业承销了总额为495.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按承销额本行位居国内银行第四位,位居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二位。

      2007年上半年,本行结构融资业务快速增长,资产规模达132.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8%。此外,本行在军工、电线电缆等行业获批出口信贷项目总额超过1.3亿美元。

      面向政府的金融服务 本行与多家政府机构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29家中央政府部门提供了非税收入收缴代理业务,同时为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税务代保管资金代理业务,截至2007年6月末,累计为各地税务机关开立税务代保管资金账户240户。本行通过以上代理业务强化了存款稳定性,降低了资金成本。

      5.2.2 零售银行业务

      2007年上半年,本行零售银行业务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负债业务适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产业务在风险控制前提下稳步增长,非利息收入全面大幅增长,整体业务结构更趋合理。

      零售管理资产

      2007年上半年,本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立足通过全方位金融服务获取客户和收益,通过产品创新,大力推进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零售管理资产(储蓄存款+理财资产)余额达到1,39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1.6亿元,增幅25.2%。同时,本行零售活期存款余额占比明显提高,零售存款成本相对下降。

      零售消费信贷

      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零售消费信贷余额为568.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9%。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439.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50%,在零售消费信贷中的占比为77.26%,比上年末提高1.87个百分点。

      信用卡

      今年以来,本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客户规模进一步扩大,自2006年12月当月盈利以来,迈入了持续盈利周期。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在6月底突破300万张,其中上半年发卡77.2万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08.5%;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额7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49%;信用卡贷款余额、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达21.57亿元、1.66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29倍及2.94倍。本行已于今年1月底获银监会批准筹建信用卡专营机构。

      财富管理

      2007年上半年,本行基于客户快速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运用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涉及证券、信托、基金、外汇、QDII等投资领域的理财产品。本行上半年共计销售本外币理财产品89只,销售额为544.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销售额为482.9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696.3%;外币理财产品销售额为8.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19.6%。理财产品不仅满足了广大客户的理财需求,而且创造了大量非利息收入,成为零售银行最大的非利息收入来源。

      非利息收入

      本行大力推进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实现零售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6月30日,本行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2.45亿元,占全行经营性非利息净收入的21.08%,比上年同期增长235.62%。其中,银行卡结算手续费收入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43%;代理基金手续费收入0.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29.92%;理财产品手续费收入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信用卡手续费收入0.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13%。

      渠道建设和服务品质管理

      2007年上半年,本行不断加快零售银行电子化建设。网上银行系统顺利升级,交易流程和效率不断提高,高级用户迅猛增长1倍。电话银行系统升级,主要功能已从咨询扩展到外呼销售和在线交易。电子银行综合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比例达70%。同时,本行加强了对柜台服务人员的服务品质标准培训;引入了“第三方神秘客户”调查制度和客户满意度调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服务问题。由于在加强分行渠道建设和提升服务品质上的显著成效,本行在《亚洲银行家》“亚太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评选中荣获“渠道创新成就奖”。

      5.2.3 资金资本市场业务

      本行从事自营资金的投资和交易,同时为公司及个人客户提供资金产品及服务。在外汇资金业务方面,本行在国内商业银行界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非利息净收入2.43亿元,占全行经营性非利息净收入的20.91%,比上年同期增长54.78%。

      本行的投资业务涵盖本外币债券、货币市场、衍生产品等领域;交易业务包括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结售汇、外汇期权交易、外币债券及衍生产品交易及本币债券交易等;代客业务涵盖外汇买卖、外汇掉期、外币期权、结售汇、外币债券及衍生产品和本币债券等多方面领域。

      2007年上半年,本行外汇业务交易量和利润均增长较快,结售汇业务交易量达3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3%;外汇做市交易量大幅增长;本行的传统优势业务———债券承销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5.2.4 信息技术

      基于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在2007年上半年,本行加快推进第三代信息系统建设,对各项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本行特别重视对信息化工作的有效管理,强化IT治理。2007年上半年,本行加强了信息技术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进行了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和电子银行风险评估等外部审计工作

      5.2.5 与西班牙对外银行的合作进展状况

      上市后,本行与 BBVA就下一步合作进行了积极的磋商与筹备,明确了重点合作领域及合作方式。其中,公司银行业务合作领域包括投资银行业务、战略客户管理、小企业贷款、现金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方面。国际业务方面,双方将为其在南美和中国的客户提供更好的结算、清算以及贸易融资服务。零售银行业务合作领域包括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及汽车金融等领域。资金资本市场业务合作领域包括资金产品交易、资金业务风险监控、估值及定价技术。风险管理合作将围绕“成为国内第一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银行”这一目标进行。信息技术合作领域包括业务方面涉及的信息技术系统、数据仓库等方面。培训、考察与人才交流方面,双方将成立工作组共同协商制定双方年度培训计划。

      5.3 风险管理

      2007年上半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逐渐加强的宏观调控,本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和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优化授信结构,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下降”,信贷资产质量在2006年实现根本性好转的前提下持续改善,资产质量趋势继续向好。

      本行董事会及其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以及管理层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信用风险委员会、市场风险委员会和操作风险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共同构成本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组织架构。本行建立了风险主管制度,在总行设立首席风险主管,同时向分行委派风险主管。

      5.3.1 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可分为三个主要环节:(1)授信发起和分析;(2)信用审查审批;(3)放款操作和贷后管理。

      公司授信

      2007年上半年,本行主动应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主动调整信贷组合,提出“突出双优,稳健增长;优化组合,提高效益;有进有退,合规经营;积极创新,强化优势”的三十二字方针,明确行业、区域、产品和客户定位,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2007年上半年,本行着眼主动调整信贷组合,防范宏观经济调整风险。制定了2007年总体信贷政策,对近100个行业和约二十个区域进行量化评价,并制定了9个行业信贷政策、8个行业准入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贷款投放。

      本行加强结构调整,加快有进有退,优化客户结构。全行上半年新进入客户3,099户,约为年初客户数的20%;主动退出、压缩非不良客户723户,占年初客户数的6%。

      本行积极推行行业审贷,结合行业风险特点组建了交通能源、重工业、轻工业、房地产以及创新产品和金融机构5个行业审贷组,提高审贷专业化水平。此外,本行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信贷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本行公司业务信贷管理系统已于2006年11月实现了一次性全部成功上线。该系统涵盖公司客户的各类资产业务,涵盖资产业务管理的全过程。该系统的成功上线为全行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管理平台。上半年,本行重点推进该系统的全面应用及相关功能的完善、后续接口及相关系统的开发等工作,到6月底已实现了该系统在全行的全流程应用。

      个人贷款

      本行不断完善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体制,改进授权管理和专职审批人制度。加大零售业务风险监控力度,对重点客户进行专项贷后检查,提示风险,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加强对住房按揭贷款管理,防范虚假按揭。

      5.3.2 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采用严格的授权限额管理制度,将潜在的市场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以保证本行收益的稳定性。

      本行的市场风险委员会负责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及流程,批准新产品和风险限额。本行计划财务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本行的资金资本市场部负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流程,确保风险水平在市场风险委员会设定额度内。

      利率风险管理

      本行主要通过缺口分析来评估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风险状况,根据缺口现状,调整重新定价频率和设定公司类存款的期限档次,寻求降低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匹配。

      对于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本行基于久期分析,采用利率敏感度、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等方法计量和监控利率风险,并设定利率敏感度、久期、敞口等风险限额,对限额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本行的资金资本市场业务通过衍生品交易,如掉期、远期和期权等,对本行资产负债表及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敞口进行保值。本行依托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和独立的内控中台,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有效监控和报告。

      

      汇率风险管理

      本行的外汇敞口由总行资金资本市场部集中管理,所有分行外汇头寸都需要与总行背对背平盘,本行资金资本市场部通过在市场上平盘或通过衍生品交易套期保值,将汇率风险敞口控制在市场风险委员会设定的限额之内。针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本行自04年末开始,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本行建立总分行交易系统,便于总行汇总全行头寸集中管理;

      ●本行建立总行到分行、分行到支行的高效价格传导机制,对汇价进行有效管理;

      ●将全行外汇敞口控制在市场风险委员会设定的规定范围内,并进行实时监控。

      

      本行交易账户规模较小,在市场风险管理中,主要依据止损额度、总量控制、定期估值等手段,有效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5.3.3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遵循既定资产负债目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及时履行本行支付义务并满足投资、贷款等业务的需要,保持适当的融资能力,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获得所需资金。

      本行流动性管理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风险集中管理模式。流动性管理的内容包括:设定全行流动性管理目标,通过期限缺口分析识别、计量,动态监控流动性风险,通过多样化的资产摆布,例如,央行存款、央行票据、短期国债、金融债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建立合理的流动性资产组合,并运用货币市场融资和货币互换等工具,获得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通过定期评估、压力测试,应急预案等,实行有序、积极地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

      2007年上半年,面临货币政策频繁出台、包括本行在内的新股发行的频繁滚动以及理财市场的方兴未艾等诸多的变化和影响,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稳健、高效,为全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截至报告期末,反映本行流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列示如下:

      

      ①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除以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

      ②贷款期末余额除以存款期末余额·贷款期末余额不含票据贴现·存款余额不含财政性存款和汇出汇款。

      ③拆入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人民币资金余额除以人民币存款余额。

      ④拆出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人民币资金余额除以人民币存款余额。

      5.3.4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本行一直本着“内控优先”的原则不断完善内控体系,从体制、文化和技术三个层面入手构建由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组成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内控体制方面:健全了由内部控制决策层、建设执行层、监督评价层组成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全面梳理和完善了规章制度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的内控管理职责,健全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强制休假、岗位轮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岗位制衡机制,加大内控检查的频度和覆盖面,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内控文化方面:大力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倡导合规经营理念;完善考核机制,增加合规考核内容;建立员工行为守则,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内控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内控技术方面: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系统、客户评级系统,不断提高内控管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

      操作风险

      2007年上半年,本行从会计人员的准入退出、完善银企帐务核对、推进会计的集中管理等关键点着手,努力做好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同时,继续开展会计柜台业务检查,夯实风险防范基础。最近,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本行正在积极落实,构建符合本行实际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水平。

      5.4 内部审计

      本行从改进管理方式、报告线路、操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入手全面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本行实行审计人员总分行双线管理,审计任务由总行统一部署调配,分行任务为补充的集中性管理体制。总行统一制定检查方案和检查标准,统一出具审计报告,统一督促整改。本行推广现场审计作业系统,实现了现场检查的流程化、标准化和无纸化操作,大力开发非现场审计系统,进一步改进了技术手段。同时,本行还注意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强化检车发现问题的整改。

      5.5 资本管理

      本行立足于中国银监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发展导向,采用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构建本行的资本管理体系,使本行的资本在保证满足外部监管要求、信用评级机构期望、自身风险补偿的同时,通过引入“经济利润”和“风险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体制,实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5.6 展望

      下半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经济结构有望调整,基础性行业继续较快增长。总体看,本行经营环境依然稳建,有利于本行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本行将围绕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建设一家“努力走在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前列”的商业银行为整体目标,通过以下策略确保各项业务实现年初既定的发展目标。一是进一步巩固公司业务、国际业务和资金业务的既有优势,拓宽非利息收入来源,加大战略客户开发力度,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对公业务内在素质。二是进一步强化后发优势,通过加快发展私人银行、贵宾理财、信用卡保持零售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零售业务占比。三是进一步推广信贷管理系统和客户评级系统的使用,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发挥中信集团控股平台特有优势,重点在第三方存管业务、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和企业中长期融资等领域,加强与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的产品研发、交叉销售、网点共享及对战略客户的全面服务。五是深化内涵式改革,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三大平台全面推进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六是推进外延式发展,加快新建分支行工作步伐,并在投资银行、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企业年金、财务公司等管制放开的领域探索新的发展机会。七是提升股东价值,加深战投合作,加强投资者关系,尽职有效运用资本金。

      5.7 地区分部报告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①不含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 不含递延所得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