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演习的东道国和总导演,俄罗斯作了精心准备:参演部队提前两个月就到达了演习地点驻训;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放弃了原定的国内巡视计划,从7月以来就一直频繁与其他五国国防部长磋商。演习中,俄军扮演了主要角色,其参演部队人数为2300人,接近总兵力的一半;作战装备则占到了一半以上,包括6架伊-76军事运输机、9架苏-25战斗机、13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18架米-8空军直升机。
俄罗斯如此重视此次演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年初提出的东欧反导计划。这被俄国战略界认为是美国要打破现有的核战略均势,是冷战以来对俄国安全最具威胁性的举动。因此,从今年伊始,俄罗斯就有步骤地开始了反制措施,从布署离美国太平洋基地很近的战略轰炸机到宣布要在地中海建立海军基地,其显示军事威慑的意图表现无疑。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使北约各国对这次演习的态度与以往明显不同,一些媒体在报道中都使用了强烈的冷战式言辞,如“北约的竞争者开始了第一次演习”(英国《泰晤士报》),“普京高度评价华约II”(《每日电讯报》),“中亚反美同盟开始军事化”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等等。俄罗斯也有一些舆论认为,这次演习显示出了上合新的军事化倾向。《独立报》甚至认为,上合将来有极大可能会发展成军事同盟,并成为华沙条约的继承者,其成员国将奉行共同的外交和国防政策,成为美国在东方的强力抗衡。
北约国家对上合的这次军演表现出的担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伊朗因素。像去年参加上海峰会一样,伊朗总统内贾德继续把上合峰会当成是他公开批评美国的国际论坛。他指责美国在东欧布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不只威胁一个国家”,而是已触及到了部分亚洲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利益。普京则“投桃报李”,在峰会上有意推动伊朗正式加入上合。峰会期间的一个小插曲也显示出俄伊两国再次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接近”:普京和内贾德几乎是同时走进会场,并且步入会场前于众目睽睽之下在大厅门口短暂停留和交谈。据《独立报》从俄罗斯外交部打探到的消息,两人讨论了国际关系远景以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两个问题。
不过,尽管内贾德依然高度评价上合,但接纳伊朗为正式成员的议题在最近的将来仍然不会被实质性地讨论。《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鲁吉亚诺夫认为,接纳伊朗进入上合将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公开挑战,可能导致严重的集团对抗。上合组织条约中明确规定,针对该组织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进攻都将被认为是对全体成员国的进攻,所以,如果伊朗成了上合正式成员国,美国对伊朗一旦发动军事打击将迫使中俄介入。.
随着上合成员国之间政治互信程度的加强,许多西方观察家认为,它已经带有准军事同盟的性质。不过峰会联合公报特别强调要加强安全和军事领域的互信和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这次联合军演的举行。现在就判断这是一个正在军事化或将来极有可能走上军事化道路的组织,实在过于牵强。实际上,此次演习当中,各国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分歧。在演习之前俄罗斯坚持中国军队必须人与装备相互分离进入演习地区,而因为哈萨克斯坦议会未来得及通过有关外国军队临时进入本国领土的法律审议,中国1600名军人不得不从新疆乌鲁木齐坐火车到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斯克,然后再经赤塔、新西伯利亚、奥姆斯克到达车里亚宾斯克,总行程一万多公里,历时13天。这显然与演习预案所设想的一旦某国出现事态,其他国家将以最快速度建立联合快反部队进入该国的构想差距颇大。
此外,尽管俄罗斯一直努力使上合朝着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同盟转变,但中国一直将上合的重点放在优先发展经济合作上,中国领导人在此次峰会上的讲话表明中国不会同意该组织朝军事方向发展。再说,双方在具体的领域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竞争对手。俄罗斯不希望有任何力量浸透到它的周边地带,而最近几年中国已经将中亚作为西部大开发和能源合作的重要地区。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已经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上合与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联合军事演习的建议。.
尽管军事演习成为了这次上合峰会的焦点,但实际上上合关注的更重要的议题是能源合作。而韩国人质事件也表明,目前对中亚安全威胁最大的仍然是阿富汗的动荡局势。峰会已经提出希望上合组织将来在阿富汗能有强力存在,并建议下次峰会就此召开专门会议。显然,对于上合这样初生的国际组织来说,这些具体而紧迫的议题才应该是要集中全部精力和资源去讨论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