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我国证券营业部中,有部分大叔、大婶也开始知道了美国有个能引起全球股市震动的“刺激债”,并且还能衍生的……。这说明尽管A股市场还没有国际化,但投资者的视野、思路已经开始逐渐有点国际化了。但与此同时,一些真正具有国际化思维的投资者对高达80%的A-H股价差觉得不可思议。这正好反映出了A股市场的现状:已经进入了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但还远没有达到国际化的程度。
实际上,从2002年推行QFII制度开始,A股市场就迈入了国际化之路。构成证券市场的两大基础要素:一是上市公司,二是投资者。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其它所有的部门都是为这两大要素服务的。我们通过这两大要素的国际化进程,不难观察到A股市场迈向国际化的路径。
在投资者层面上,2002年开始推行了“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于A股”的QFII制度,从此,“经核准”的QFII机构越来越多,允许投资于A股的QFII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趋势是明确的,A股市场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的大门将会越来越宽。今年开始,先是推行了“允许经核准认可的境内机构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QDII政策,后又于近期推行了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的试点政策,即针对个人的QDII。在国际化进程中未来还需实现的,并且按顺序将会陆续实现的:一是,个人QDII由试点到放开;二是,针对境外个人的QFII(如有此项,则中国香港居民有望“啖头汤”);三是,资本项目完全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后的对内与对外全面开放。显然,投资者结构方面的国际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时能内外全面开放的进程将完全取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在上市公司层面上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化的色彩,这就是部分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跨地上市,以及部分境外上市公司的陆续“海归”,使得A股与H股、S股、N股等有了些关联,也有了些比较。同时,继一些中外合资公司上市之后,在2004年随着东睦股份的上市,A股市场也有了外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将来,A股市场在国际化进程中还需实现且能够实现的,是有更多的外资独资企业上市,并且在人民币成为“硬通货”之后,也会有许多在境外注册与经营的企业来A股市场IPO。
显然,A股市场的国际化是分步走、渐进式的,但其国际化的大方向是难以逆转的。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A股市场中以往那种“股份制试点”、“股市为国企服务”、“行情涨跌政策说了算”、“A股是套不住的”、“境外市场对A股没影响”、“股票不在好,有庄则灵”、“只要大势好,股票总会涨”……等等陈旧的思维意识将会慢慢被丢弃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