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将揭幕的“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激发了上海众多的艺术机构推出形式各异的展览,在具有时尚地标意义的“外滩3号”,沪申画廊将在9月6日起举办中国艺术家刘建华的装置艺术展《出口———货物转运》,展览以实物装置的形式,展现在中国十分猖獗的进口“洋垃圾”现象,表现艺术家与展览主办方、策展人对这一社会现象及其文化意义的多层思考。
沪申画廊策展人曹维君先生告诉记者,这次“上海当代”博览会是建国后水平最高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沪申画廊请到刘建华来做这个展览,希望借此机会与参加博览会的国际贵宾和业内人士在沪申画廊相聚。他说,刘建华目前为特定的空间做作品,在去年的上海双年展上,他的《义乌调查》我个人认为是其中最具震撼力的作品。这次他的展览,从中国和外国、进口和出口乃至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入手,涉及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中国近代史伴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是西风东渐的过程;二是中国当下的开放社会,在利益驱动下出现无所不用其极的社会现状;第三也想借此指向今天的中国商业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展览将洋垃圾作为主要材料做一个实物装置,在引申到精神层面上。刘建华为此专门去广东那些洋垃圾的集散地实地踏勘。而展览因其在上海、在外滩、在“外滩3号”举办而有特殊的意义。
刘建华则向记者表示,我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洋垃圾”这个主题,如今在外滩3号得以实现,则有特殊的意义:在过去的租界、在上世纪半殖民地象征的外滩、在今天这个时尚消费的地标,举办这个展览会给观众带来触动、震撼,现场和实物会带来刺激。我三四月份专程去广东调查。这个现象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价值判断。工业垃圾的国际贸易是国际公约中明文禁止的,但在中国却屡禁不止。这是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昔日的“帝国”已不复旧貌,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已不再是过去的国家竞争的概念,而是一种全球的战略。这些工业垃圾、洋垃圾,除了利益关系之外,还蕴含着其他的内容,表明当下国际交往中的强权,包括文化、政治及精神层面的东西,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问题。
曹维君认为,这个展览也许令某些人不太舒服,但我们沪申画廊就是力图展示最高标准的中国当代艺术,因此虽然躬逢博览会之盛也不会去跟风。当代艺术就应该对今天的社会作出针对性的回应,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刘建华则认为,他的创作从过去手工作坊式的方式,转到现在对社会问题密切关注,他自认作品是实验性的,不能给画廊带来任何商业利益,因此对沪申画廊让他在博览会期间做这个展览很感动,表示有责任尽心尽力做出来,因为这涉及到他心目中当代艺术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