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 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F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私募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互动
  •  
      2007 年 8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5000点之后怎么办?
    东吴基金 投资报告会召开
    买基金也能成百万富翁?
    5000点能否买基金
    当技术派遇上基本面派 (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5000点能否买基金
    2007年08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兴业基金 钟宁瑶

      

      上周对于A股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上证指数气势如虹的接连突破5000、5100点大关。但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处在这个点位上却更加忐忑不安了。

      5000点到底能不能买基金?单纯的预测点位,我相信没有人可以给出正确回答。我们一直倡导“在长跑中胜出”的投资理念,这个理念无论在1000点,5000点都是有效的。从一个几十年的跨度来看,1000、4000点还是5000点,也许并没有什么区别。纵观美国证券市场200多年的历史,期间多次大崩盘,股票实际复合收益率在195年中仍然达到了平均每年7%的水平,远远优于存款、债券、短期票据等固定收益的资产。

      很多人也许不相信,即使在市场高点介入,上述观点也一样有效。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市场,即使从高点开始,如果持有期是30年,那么通过股票积累的财富将是债券的4倍多,是国库的5倍多;如果持有期是20年,那么股票的收益将是债券的两倍;如果持有期是10年,从高点开始,股票仍比固定收收益资产有优势。以上的高点都是根据美国股市最差的状况下得出的。这些最差的年份包括1901年、1906年、1915年、1929年、1937年、1946年和1968,每一次在当时看来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难看出,投资时间越长,时间的复利功效越能体现出来,最初高点介入时的投资劣势逐渐被淡化。沃顿商学院的金融教授席格尔先生甚至指出,“历史表明,无论市场高点看起来有多高,都没有充分的理由使得投资者明显减少股票的多样化投资组合,除非投资者认为未来的5~10年内需要动用他们的储蓄保证其生活水平。”

      当然,席格尔也指出,如果能够辨别市场高点和低点,收益肯定比“买入并持有”策略更好,但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投资者能做到这点。因为当股票处于上升阶段时,很难做出卖出的决定;而在市场陷入低谷时,没有人有信心投资。

      所以,5000点的位置上究竟能不能买基金,主要取决于对于收益的预期。指数涨的越高,短期的获利空间就越小,投资者对于收益的预期就要降低。而对于持长跑心态的投资者,以10~20年,甚至30年的持有期限来看,5000点只是一个漫长过程中的心理关口,期间即使出现调整也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