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基金泡沫”是 “蓝筹泡沫”又一翻版?
    5000点之上 谈股指期货
    物价温和上涨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有效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
    “昂贵”天然气的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泡沫”是 “蓝筹泡沫”又一翻版?
    2007年09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乐嘉春

      

      有一个信息值得引起关注,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56家基金公司共323只基金实现经营业绩7044.8亿元,这一数据比基金过去7年累计实现经营业绩总和的两倍还多。

      也许,一些制度性因素而非市场化因素成就了基金如此辉煌的业绩,基金的超凡业绩本身是一种不合理的市场现象,其背后隐藏了基金成长过程中的泡沫性因素。对A股市场而言,这并不是一种“福音”,恰恰反映了以基金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有可能会把A股市场引向一个投机时代。

      也就是说,基金不再力图在长期范围内,而是试图在短期范围内(如一个连续的季度内)大幅超过市场平均盈利水平;基金已不再冷静地关注上市公司的内在公司价值,而是牢牢地抓住了A股市场的摆动行情。

      当市场关注“蓝筹泡沫”现象时,其实“蓝筹泡沫”的始作俑者是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今年5月30日是A股市场的一个转折点,上证综指从3700点一路上涨到目前的5300点(上涨幅度约为43%),蓝筹股(尤其是权重蓝筹股)的股价快速上涨是支撑股指上涨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基金恰恰又集中持有了大部分蓝筹股。所以,是基金的力量推动了蓝筹股股价上升,并推动了上证综指快速上涨。

      之所以说目前A股市场已显现“蓝筹泡沫”,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不再满足于运用市盈率(PE)而采用更为激进的资产重估的估值标准来确认蓝筹股的投资价值。由此,导致了目前A股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明显偏高,A股蓝筹股也正逐渐失去其投资的安全边际。

      也许,有人会说,蓝筹股上涨是由业绩大幅增长支撑的,但仔细分析发现,蓝筹股业绩增长背后隐藏了泡沫性因素,因为投资收益或来自股市繁荣增加的收益对其业绩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升。即便如此,以目前的业绩水平也难以支撑蓝筹股股价,相反蓝筹股股价已透支了其未来的业绩增长空间。

      当然,“资产重估”已成为目前A股市场一种投资风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向市场兜售各种新的观念,如“人民币升值”、“资产注入”等之类的词语,基金在将蓝筹股锻造成一个个大红大紫的热门股后,不仅赢得了自己的短期性优异业绩,而且还赢得了市场持续不断的掌声。

      但是,这些蓝筹股业绩大幅增长背后所隐藏的泡沫性因素、资产重估的玄妙概念,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激发那些偏好于追随股市价格波动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热衷于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重新估值。比起蓝筹股公司本身的缓慢变化,蓝筹股价格的变动似乎更快,人们更期望用一个个“故事”来寻找蓝筹股股价的上涨理由。

      而机构投资者(如基金)更会在这些有“故事”的蓝筹股上做足文章,只要这些蓝筹股包含了某种简单的概念,如开放境内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境外证券,它很快就会被市场所领会和消化,并成为推升蓝筹股上涨的重要投资依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A股市场似已进入投机时代。

      这就是“蓝筹泡沫”为何会产生的理由之一,这也是为何A股指数上涨过快难以让人安心的基本原因。

      客观地说,基金借助“蓝筹泡沫”所取得的超凡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基金泡沫”已同时产生。“基金泡沫”在本质上是“蓝筹泡沫”的又一个翻版。

      当“蓝筹泡沫”与“基金泡沫”融为一体时,A股蓝筹股将失去其投资的安全边际,当基金越来越吸引个人投资者时,如果基金的投资继续成功,那就意味着投机的成功就会越眩目,市场本身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来抑制它。这暗示目前A股市场已显露短期性交易风险。

      现在,是选择让泡沫继续吹大,还是选择合理的调整节奏,对A股市场来讲都是一种风险,但我们不得不在两者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

      对目前A股市场来讲,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由基金主导的蓝筹泡沫的喜悦之中,期待者A股股指还会不断上升,那么,欢乐的精灵将会在我们手中流失,市场也会被引向迷茫的征途。

      也许,目前A股市场是选择离开“蓝筹泡沫”、离开“基金泡沫”的时候了,这可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或许会更有利于A股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挤一下“蓝筹泡沫”,更需要挤一下“基金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