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专 版
  • 3:财经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两大原则淘金ST股
    从估值驱动转向主题投资
    股指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可再生能源股再成新热点
    千亿资金能否支撑市场强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千亿资金能否支撑市场强势
    2007年09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彭蕴亮

      

      近期大盘出现震荡,盘中还出现一定程度的跳水。虽然目前市场增量资金高达2000亿元,但在高估值和巨大的筹码供给压力下,千亿资金恐怕也难以支持大盘再次暴涨,我们的投资策略应着眼长期、着眼防御。

      

      千亿资金维持牛市

      随着大盘出现震荡,居民储蓄继续涌向基金为A股的上涨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整个7月新增基金规模达到1200亿元(包括新基金发行、老基金扩容和封转开),8月份新增资金量也在1000亿元以上。这成为A股市场估值虽然已经高达全球之“最”,但指数表现依然不坏的主要原因。

      我们珍惜这一难得的牛市,希望行情健康有续地发展,但目前我们的市场却正处在风险积聚过程当中。由于指数表现较强,因此9月份A股市场的动态PE水平依然是成熟市场的4倍,新兴市场的3倍,估值水平已经较高,股价的上涨完全依靠资金推动。如果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或者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那将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而资金供给充裕的情况也会随着全球流动性收紧而受到影响。

      目前,食品价格和CPI的上涨已经是客观事实了,一旦我们将经济格局定性为“通胀”而出台一些紧缩政策,势必会对短期大盘走势和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构成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资金面的洪流或许正在松动。而这种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投资者情绪波动一旦与对蓝筹股泡沫的担忧产生共振将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其结果无疑是资金流出。同时,目前绝大多数A股的估值都已经不低,在好股票涨幅不菲、股指较高的时候,我们在投资上应该保持一份谨慎。毕竟目前已经很难有翻倍的机会了,对于10-20%的预期涨幅,用价值投资的眼光已经没有追逐的必要。

      

      政策面不支持大幅上涨

      从走势上看,A股两年多的牛市上涨了5倍,基本达到了我国台湾地区股市整轮升值牛市的大部分涨幅。更何况未来大型H股和红筹股开始回归,10月份2850亿非流通股解冻,在巨大的筹码扩容压力下,2000亿资金恐怕也难以支持大盘再次暴涨。

      我们发现,决定A股中短期走势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盈利、宏观调控政策和估值水平。如果经济稳健发展、出台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企业盈利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基本面仍然不坏。关于宏观调控,一般而言,在CPI数据大幅上涨后应陆续有相应政策出台。市场普遍预期会涉及到1至2次加息,部分行政性调控物价措施,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等等,而特别国债的进展也非常值得关注。在这种政策背景的预期下,我们认为市场资金面和估值水平越来越难以支持指数继续大幅上涨。

      从盘面看,二季度中期到现在,市场已进入牛市的第二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牛市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牛市主升阶段,而我们目前依然在主升段的过程中,但牛市的主升段也是需要调整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上升,一般来说,调整过后的牛市机会更大。目前,除了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推动外,市场越来越依赖新增开户数以及对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预期,一旦触发因素出现,牛市的震荡将是必然的。

      

      投资策略应着眼长期

      A股市场走到今天,从基本面出发我们已经无法预知资金推动会把市场推向什么高度,当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宏观经济形势尚不如中国内地现在这般乐观,作为封闭市场的A 股市场完全有可能更加强势。虽然也有相应的措施出台,如通过加大股票供给,切断信贷资金直接流入和QDII 等政策达到股票资产的供求平衡,但这些措施面对巨大的信贷扩张来说,力量未免显得比较有限。在太“贵”的估值水平面前,绝大多数价值投资机构都按兵不动,这就是虽然资金供应量高达2000亿元,但估值涨幅却相对有限的原因。

      从下阶段策略来看,我们应更着眼于长期成长性,继续寻找未来持续高成长能够消化高估值的个股;部分估值有安全边际的周期行业经受短期景气波动后仍有重估空间;通胀主题正逐渐升温,保持对抗通胀资产的配置;A股和H股价差较低的行业和公司无疑更具有估值安全边际;预防超预期紧缩政策对利率敏感型行业以及出口政策持续收紧对低附加值出口企业的负面冲击。这些策略都是着眼于中短期防御,在目前来看无疑是较为稳妥的。

      同时,既然估值过高,我们就应该寻找那些不看估值的公司。上半年虽然整体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非常显著,但支撑当前的股价已属勉强,如果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或者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那将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估值水平过高的问题就会显现。因此,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兼并收购等给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仍将是未来A 股市场的一大主题,也是我们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的重点品种。

      总之,经历了整体的大幅上涨之后,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确实已经不低,姑且不论是否有泡沫的嫌疑,至少在此基础上短期内再度出现大幅暴涨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未来策略应着眼长期、着眼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