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已经过了5300点,并仍在继续涨升,但还有近60%的股票并没有创“5·30”之前对应4300点的新高。指数是被什么股票推高的?地球人全知道,是数量只占20%左右的蓝筹股!蓝筹股是怎么被推高的?全中国股民都知道,是被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推高的。基金等机构又为何只在蓝筹股里“忙活”?全机构投资者都知道,因为20%的蓝筹股贡献了所有上市公司80%的利润,符合机构投资者一贯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且蓝筹股还具有流动性好、股指期货权重资源、央企整合的政策等优势。
机构投资者对权重股“痴迷”到何种程度?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了44%。进一步通过基金净值与行情表现的对比显示,基金持有的市值涨幅远超过大盘的涨幅。这说明基金的持仓大部分集中在引领大盘上涨的蓝筹股与其它部分优势股上,其它股票皆已被机构投资者边缘化,并分散在数量众多的普通投资者手上。从而形成了“绿叶伴红花”的行情格局:机构投资者与其持有的股票是行情中的红花,普通投资者及其持有的股票成了行情中的绿叶。
明白人都知道,目前的蓝筹股行情也出现了泡沫化的苗头,行情估值早已打破理性的边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什么对蓝筹股仍是孜孜不倦呢?这可能只有基金经理们自己知道:给“基民”逼的。老基金一扩募就几十个亿,新基金一发就好几百亿,资金筹集后按契约规定一个月之内要完成建仓,按照资金规模和属性,以及基金理财的特点,建仓对象既要稳健可靠,又要流动性好,还能有好的预期,没办法,只能买这些权重蓝筹股。众基金你买、他买、大家买,使得蓝筹股脱离了其应有的本色,也呈现出资金推动型行情的特征,泡沫化的势头就此而生。
总而言之,蓝筹股出现泡沫化苗头是流动性泛滥造成的。然而,我们却从中察觉了潜伏着的流动性风险:当蓝筹股被推高到曲高和寡的地步,而普通投资者在其它被逐渐边缘化的股票中难以实现有效获利,则股市的财富效应必然会逐步下降;股市吸引力下降进而自然会削弱外围资金的流入。如此,基金与整个市场的资金链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断层。资金链出现阶段性断层使行情出现调整那是自然的事情,但若引发较大规模的赎回效应,则因大多数基金的大多数资金囤积在曲高和寡200-300个重点股票上,基金持仓股票的流动性问题就会出现。
无近忧则必有远虑,对目前“快乐并痛苦着”的基金如此,对基金主宰下的蓝筹股行情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