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焦点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B9:上证禾银风云榜
  • B10:上证禾银风云榜
  • B11:上证禾银风云榜
  • B12:上证禾银风云榜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版
    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盈利结构分析
    天治品质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关于参加 中国民生银行网上银行基金申购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专项治理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的公告(等)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盈利结构分析
    2007年09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

      深市主板487家公司已披露的2007年中报显示,主营业务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比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投资收益等非主营因素占净利润超过两成,这从一定程度暴露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不稳定性。本文旨在分析深市主板公司的盈利结构,从而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深市主板公司中报盈利总体分析

      (一)深市主板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持续保持升值强势、证券市场解决股权分置和资金占用两大顽症的背景下,2007年上半年深市主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跳跃性增长,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9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2.53%。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70%及66%;亏损公司数量有减少之势,亏损面缩小8.55个百分点。

      表1: 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近年中报业绩

      

      (二)深市公司中报利润结构分析

      从表2的数据来看,深市公司2007年半年度共实现利润总额678.97亿元。其中,投资收益104.1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14亿元和营业外收入42.49亿元对利润贡献的比例分别为15.33%、1.35%和6.26%,合计占利润总额比例的22.94%。而海外成熟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上述收益占利润的比例一般低于10%,相比之下,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等项目占利润的比例显得过高。

      表2:深市主板2007年中报利润结构表

      

      (三)利润构成年度间比较

      表3的数据表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4年、2005年及2006年中报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逐年增加,2006年中报该比例高达285.54%,但在2007年上半年该比例急剧下降为199.37%,这反映出2007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中报主营业务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减弱。同时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的指标则逐年增长,2007年增长幅度尤其突出,说明非主营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增强。

      表3: 利润构成情况年度比较                         单位:亿元

      

      (四)每股收益的结构性分析

      在总股本扩张12.28%的前提下,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加权平均的每股收益仍然比2006年同期增长82.53%,实现了每股收益0.195元。

      然而仔细分析表4中的每股收益构成,我们却不难发现背后隐藏的问题:首先,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每股投资收益和每股营业外收入的合计为0.0638元,占每股收益的比例为32.7%,比2006年中期上升了0.0348元,对总体经营业绩的贡献较大;其次,每股主营业务利润和每股营业利润分别增长25.33%和70.39%,增长幅度低于每股收益;再次,来自非主业的每股投资收益却增幅高达159.01%,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158.73%。

      表4:2007年半年度深市公司每股收益变动分析表

      

      以上分析表明2007年半年度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大幅提升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增长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盈利过分依赖股价上升而非核心业务的增长,一旦股市回落,将令不少公司盈利受到影响。

      二、影响中报业绩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投资收益分析

      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于其他上市公司股权对业绩影响取决于上市公司对于相关股权投资的分类,如果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公允价值的变动体现在净利润中;如果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体现在资本公积中。如果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又可以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计量方式。权益法下,可以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相应确认投资收益,而在成本法下,则只能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相应确认投资收益。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导致深市主板公司投资收益发生了急剧的增长。统计表明,2007年中报487家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04.10亿元,同比增长190.8%。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21.9%,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每股0.195元的收益中,有4分钱来自投资收益。

      再进一步分析投资收益的构成(见表5)可以看出,深市主板公司迅速增长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1)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以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上述投资收益合计达到61.01亿元,占投资收益的比重为58.6%;(2)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期间取得投资收益及处置收益,上述投资收益高达35.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56%,占投资收益比重达34%。

      表5:投资收益明细分析表

      

      表6统计了深市公司2007年中报投资收益前10名公司投资收益情况,上述前十名的公司合计投资收益为41.36亿元,占深市公司投资收益合计的38.5%。

      表6:投资收益排名

      

      (二)金融资产分析

      新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截至6月30日,深市主板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18.03亿元,如股市出现震荡将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波动。

      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上市公司将其所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归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应当以公允价值计价,其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截至6月30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达到49.27亿元,因此股票市值变化将影响净利润。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属于未实现的浮动盈利,如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比重过大,持股市值变化将引发净利润大幅波动。

      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18.03亿元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2.4倍,说明大多数公司倾向于将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当出售该部分股票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因此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上市公司减持意愿、交叉持股的数量及股市未来的走势相关,不难看出,此次中报的投资收益中,有不少是来自出售其他上市公司股权形成的。

      (三)营业外收支分析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前10名上市公司营业外收入合计高达20.8亿元,是前10名上市公司营业外支出合计的5.2倍。营业外收支净额表现为收益,共计33.23亿元,说明营业外收入是非经常性收益的重要来源。

      表7:营业外收支排名表                                 单位:万元

      

      (四)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与股价走势有密切关系,出于谨慎考虑,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将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因此2007年中报反映出来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只有9.14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35%。我们关注到,前10名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9.03亿元,占深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4%;同时前10名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1.58亿元,占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97.9%,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部分公司的业绩影响非常重大。

      表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排名表                 单位:万元

      

      三、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分析

      (一)非经常性损益大幅上涨

      2007年2月,为了结合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的变化,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做出了相应修订,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此次修订后增至15项,其中新增5项,剔除4项。

      按照新的分类办法,深市主板上市487家公司2007年中报非经常性损益高达51亿元,而2006中报仅为12.07亿元。如果以每股非经常性损益的指标来衡量,2007年深市主板公司每股非经常性损益高达0.0207元,远高于2006年中报的0.0098元及2005年中报的0.0168元。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上市公司盈利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

      表9: 非经常性损益总体状况年度比较         单位:元

      

      (二)部分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获取利润

      表10的统计表明, 2007年上半年深市主板有91家公司(占18.6%)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50%,98家公司(占20.12%)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0%至50%之间,上述公司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表10:深市主板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

      

      注: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比例=公司家数/当年上市公司总数

      (三)非经常性损益较大的公司排名

      337家公司发生的非经常性收益总和约为55.3亿元,其中前10名公司发生的非经常性收益占全部的41.32%。

      表11:非经常性收益排名表                         单位:万元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主营业务利润绝对额的确发生了快速增长。导致中报主营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股改完成后,大股东及高管人员的利益开始与股票市值挂钩,大股东不断将优质资产通过配股、增发、整体上市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随着大股东资产注入的过程逐步完成,上述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告一段落。

      2、尽管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主营业务利润的绝对金额发生了大幅增加,主营业务利润对整体利润的贡献比例却明显下降,非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对本次中报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非主营因素对利润贡献的影响主要来自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等三个方面,此外深市主板公司2007年中报非经常性损益也发生了快速增长,这反映出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中报利润增长受新会计准则变动影响较大。

      4、由于股价上涨带来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及短线证券投资的收益以及房价上涨带来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升值可能通过公允价值的重估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上述利润可能由于日后的股价及房价的下跌变成亏损而拖累上市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性加大。

      5、历史表明,尽管投资者信心、资金充裕程度等因素能在短期或中期影响股市涨跌,但长期来看,最终决定股市涨跌的只有上市公司业绩,投资者应保持头脑清醒,更加注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及持续性,从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