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比拟的销售价格,注定要让“汤臣一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销售受阻的情况下,“汤臣一品”不得不进行“转型”。汤臣集团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披露,它计划在今年三季度推出“汤臣一品”4栋中的一栋(共74套)用于对外出租。
“汤臣一品”实现“转型”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由于每平方米售价高达十几万元,销售近乎停滞。从去年7月开始,“汤臣一品”试图挽回颓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公开招标活动,但一无所获。“汤臣一品”也因涉嫌“捂盘惜售”成为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首批专项检查对象。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囤地、捂盘惜售、暴利。
笔者认为,“汤臣一品”是企业在产品定位方面严重脱离现实的一个经典案例。“汤臣一品”的亿元豪宅,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能买得起。但是,中国传统就是一个不喜欢露富的国家,“汤臣一品”每销售一套住房就会成为天下媒体关注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谁去“汤臣一品”买房无疑就是在向天下宣示自己的财富。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今天,有哪个富人愿意兴高采烈地站在这样的焦点下呢?
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的房屋售价包含土地所有权的价值,理论上来看,购房后可以永久性占有和处置。而我国的房屋是不落地的,即买房不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其使用期限只有70年,70年过后就存在着很大的变数。而且,在70年这一区间内,房屋每年都要折旧,这其实是一个贬值趋向。当然,在房价上涨阶段商品房是升值的,问题是,已经是天价的“汤臣一品”以目前的价格都销售不出去,谁如果还有胆量买下来等待升值,那此人一定是一位人中奇才。
“汤臣一品”的定位与我国宏观调控目标背道而驰。面对有关部门的检查,“汤臣一品”一再辩称其行为是商业行为,问题在于,商品房是一种事关民生的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实际上,“汤臣一品”的定价本身就是脱离市场的,其销售业绩本身已经证明了其定位未得到市场的承认。并且,其近乎荒唐的坚持不降价的强硬做法,没有给自己任何修正既定营销方案的机会,作为一个企业,这是明智的选择吗?
“汤臣一品”向租房方面“转型”,意在摆脱困境,但前景并不乐观。据业内人士分析,“汤臣一品”拟推出的74套租赁住宅(房源不靠江边)都在400平方米以上,租金估计在5000美元/月以上。另外还有物业费,即使租赁面积最小的一套,每月物业管理费也高达6000多元。日租金相当于上海目前豪华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汤臣一品”周边类似的高档豪宅,因租金高而一片萧条,鲜有人问津,“汤臣一品”能否改写历史?
远离市场实际需求的过高身价,使“汤臣一品”成为这个时代的另类,轰轰烈烈的眼球效应注定它要被写入历史。当然,恐怕后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是教训而不是经验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