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专版
  • 4:专版
  • 5:信息披露
  • 6:财经要闻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金融·证券
  • 10:时事
  • 11: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专版
  • C10: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3版:基金·封面文章
    十年创造奇迹 回眸中国基金业成长之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年创造奇迹 回眸中国基金业成长之路
    2007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徐汇 摄影
      —————基金周刊从本期开始推出“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说,1998年3月,基金金泰、基金开元的设立,只是中国基金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开始的话,那么,在历经了九年多的跌宕起伏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股票市场持续的高额回报,中国的基金业已经开始真正步入了它的黄金时期。

      回顾历史:中国基金业在这九年多的时间里,虽起起落落,但蓬勃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短短九年多时间里,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家数已经发展至59家,发行基金总个数达到341只,合计管理基金资产超过2万亿,基金持股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比例达到24.12%,基金持有人总户数接近5000万户。

      辉煌还在继续。在中国基金业即将迎来“十周年”生日之际,上海证券报基金周刊率先在国内特别推出“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系列活动。活动旨在回顾中国基金业十年发展历程的同时,再现各家基金公司的历史和风貌,让中国基金业各方人士突破行业发展的桎梏,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让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基金投资者透过历史的深度,全方位考量自己的投资。⊙本报记者 贾宝丽

      产品创新的历史

      国内基金业九年多的发展史,首先是一部基金产品不断创新的历史。

      1998年3月,在基金金泰首只封闭式基金设立后,不到三年时间,封闭式基金产品个数就达到50只。但早期的封闭式基金由于其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逐渐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2001年,华安创新—————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应运而生,这只由华安基金公司发行的首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在当时受到了投资者的狂热追捧,仅发行一日,50亿限额即被抢购一空。

      然而生不逢时,在华安创新发行不久,A股市场就进入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这使得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一度受阻,但基金产品的创新却并未停滞。

      2002年,南方基金推出首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此后,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开始丰富起来。先后出现保本基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超短债基金。这其中,货币基金曾以其相对稳定的收益、进出免费快捷等特点一度盛极一时。

      以华安现金富利货币基金为例,该基金的总规模在2005年初时曾超过500亿份,这一创纪录的单只基金总份额至今无有出其右者。但此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A股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固定收益类产品开始大幅萎缩,偏股型基金再度大行其道。

      2007年以来,以大成优选股票、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工银瑞信红利、华夏复兴为代表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开始陆续发行成立。

      与此同时,国内基金产品的创新还将目光投向全球资本市场。2006年9月,华安基金公司发行国内首只基金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此后,南方、嘉实、上投摩根、华宝兴业、海富通等公司先后获得QDII资格。其产品的设计和发行也都在陆续进行当中。

      规模聚变的历史

      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一个行业规模聚变的历史。在1998年国内首批基金公司成立之初,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十年后的今天,它会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并得到如此多受众的关注。

      资料显示,2000年以前,国内的基金公司一共只有十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十家”,这些公司均是本土的内资基金公司。而经过九年多的发展,国内基金公司总数已经达到59家,这当中,有28家为合资,31家为内资。

      而数据显示,2000年末的时候,“老十家”公司管理的基金个数一共有49家,且全部为封闭式基金。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基金总个数已经达到341只,其中,封闭式基金有39只,股票型基金145只,配置型基金82只,货币型基金40只,普通债券型、短债型、保本型、保本配置型基金分别为17只、5只、7只、6只。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基金公司管理总资产的急剧膨胀。数据显示,2000年末的时候,国内基金总份额仅有561.6亿份,合计总资产净值为847.6亿元。而截至目前,341只基金的总份额已经高达1.37万亿份,合计总资产净值达到1.9万亿元。扩张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事实上,基金业的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2005年底以来A股市场的蓬勃发展。基金2007年半年报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实现的净收益就达到3640.67亿元,这一数据超过基金在过去所有年份累计实现的净收益之和。

      随着基金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巨型基金公司也不断出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国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基金公司已经达到5家,分别是华夏、南方、博时、嘉实和易方达。

      规模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基金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来自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000年末的时候,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仅有3.73%。但此后,这一数据逐步增长,到2007年上半年末时,基金持股市值占比已经达到24.12%。

      颠覆传统理财观念的历史

      基金业在中国的发展史更是一个颠覆中国人传统理财观念的历史。

      几乎一夜之间,在中国各大城镇的大街小巷,人们都开始津津乐道起关于基金的话题,并出现居民储蓄存款向基金大搬家的现象。此外,从近一年多来国内基金开户总数的几何级增长速度,以及基金持有人中个人投资者比例直线上升的数据上也可略窥一二。

      基金2007年半年报显示,基金持有人总户数达到4349万,比2006年年报时1024.7万的数量整整增加了3324.3万户。如果加上那些份额暂时为零的客户,这一数据可能已经超过5000万户。而据了解,部分大基金公司的客户数已经达到400万户到500万户,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小银行的客户量。

      随着基金开户数的爆发性增长,基金持有人结构中个人投资者比例亦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5年的时候,国内基金总份额为4562万份,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2379.94万份,占比仅有59%。但2007年半年报显示,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86%。在偏股型基金当中,这一比例还要更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投资者在固定收益类基金品种上的占比则出现略微下降的趋势。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证券投资基金正在以其专业管理、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众理财工具的特点日渐受到投资者的认同和接受。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基金QDII产品的逐步发行,国内居民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基金理财产品进行选择。

      可以说,中国基金业在过去十年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也离不开国内资本市场的蓬勃壮大,更离不开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一个“十年”已经过去,相信在未来的下一个“十年”内,中国的基金业将会以其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