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位验房师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验过的商品房100%的存在问题。这其中基本上都是建筑质量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合肥李女士买了一套商品房,她总感觉“新房面积比购房合同上的似乎要小”。于是,她花300元请一位“验房师”给房子进行了全面“体检”。经过检测,李女士的新房实际面积比合同面积“缩水”了2个多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3600元的购房单价,李女士根据“验房报告”,成功向开发商索赔了近8000元。
验房师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第三方监管的缺位。根据我国现有规定,新建商品房的竣工质量验收实行由开发商自行进行、工程监理资料备案制度,开发商只要出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就可以交付,质检部门的职责也从过去“直接核验工程质量”转变为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备案”。这一规定弱化了政府部门房屋监管的力度。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整个购房过程中与开发商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大多数购房者对于房屋建筑是外行,不知道自己所购买的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加之开发商是按栋而非按户来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在所难免。一旦房屋出了质量问题,业主不得不在开发商、有关部门之间疲于奔命。
由于第三方监管缺位,房屋质量如何基本上要靠开发商的自觉,而开发商作为商人其首要目标就是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本身没有严抓质量管理的动力。尤其是在房价持续上涨,商品房销售火爆的时期,商品房建筑质量更令人担忧,其中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偷工减料。去年曾引起全国关注的毛竹替代钢筋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杭州市余杭区人和家园的一位业主,因为装修砸开了卫生间的墙体过梁,他吃惊地发现:过梁上原本应该有两根起支撑作用的12毫米螺纹钢筋,竟然是两根毛竹!
这种偷工减料行为必然导致我国住宅的短命。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曾说:“国内商品房住宅土地年限是70年,住宅建筑规范设计的住宅使用年限是50年,但国内住宅的平均寿命却仅仅为30年。”任志强也撰文指出:“我国目前的住宅建筑平均寿命却仅为30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GDP已连续多年的保持着10%左右的高增长,但国民财富的增加却远远的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原因。”
那么,如何弥补第三方监管的缺位问题?验房师职业的兴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验房师源于发达国家。在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业主买房都会请一位验房师作为自己的参谋,验房师的定位实际上也是为购房者提供服务的技术专家。可以从技术角度分析房产是否值得购买,存在影响使用的问题,应该如何整改,大致费用等。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国要出售一套商品房,买主聘请两位验房师进行检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甚至检测了自来水的流量,而我这位朋友的房子偏偏水压不足,当几个水龙头同时打开时,水流量小的问题立即暴露无遗,房屋买卖最终未能成交。
不难看出,在西方国家,验房师所起的作用与我国现在意义上的验房师是不一样的。国外是在买房的时候就聘请验房师,由验房师根据检测结果帮助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而我国大都是在买房以后再请验房师检测,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使得不少买房者不得不艰难地通过各种渠道去维权,维权成本畸高不说,结果也未必达到自己满意。一部分消费者可能选择自认倒霉,而另一部分消费者则可能选择过激维权,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在房屋质量问题屡屡出现,相关纠纷和矛盾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考虑建立起验房师制度,这一方面可以弥补第三方监管缺位的不足,促使开发商不得不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因住宅短命导致的铺张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由房屋质量引发的纠纷,并能把一部分矛盾提前化解,而不是推到社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