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1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机构
    保险机构磨刀霍霍 多重年金牌照争夺升温
    吴定富:保险经营 “三高一低”现象还较普遍
    巴曙松:政策驱动需向自我驱动转变
    魏迎宁:保监会 一直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
    险资淘金基建热 泰康20亿发水务债权计划
    安徽典当业“供血”6亿
    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提示客户 签署第三方存管银行存管协议的公告
    要以战略眼光看待年金市场
    关于对不合格账户采取限制措施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机构磨刀霍霍 多重年金牌照争夺升温
    2007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券商、信托和基金都将参与这场年金资格争夺战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黄蕾

      

      未搭上第一批企业年金“选秀”班车的保险公司,显然不会错过本月打响的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牌照”争夺战。

      据本报记者多日采访了解,十多家保险公司将逐鹿企业年金市场,包括养老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保险机构,都在为争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三种身份,磨刀霍霍。

      

      争当多种角色

      “我们正在准备申请材料,希望能赶上这趟‘选秀’班车。”成立仅四个月的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正忙于备战9月启动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

      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整体承接上海企业年金存量的基础上,公司希望能与国内其余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一同参与对新企业年金的竞争,而参与第二批企业年金“选秀”无疑是进入市场的最佳平台之一。

      尽管上述人士不愿向记者透露长江养老申请哪几种资格,不过,从第一批两家养老保险公司分别拿下两种身份,以及这次年金“选秀”不再接受单一的受托人或账户管理人申请这两点来看,长江养老保险公司至少同时申请受托人及投资管理人两种身份,甚至还会申请账户管理人的身份。

      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除了托管人角色只能由银行担任外,其他三类角色保险机构均可承担。而从近期监管部门频频吹风“优化资源配置,便于机构发展”的内容来看,保险机构有望获得三种身份、扮演三种角色,即建立“三位一体”的企业年金经营模式。

      若一家险商由于实力单薄而无法同时拿下三种资格,那么,倚赖集团或兄弟公司进行一揽子企业年金操作模式,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泰康人寿打的正是这个如意算盘。在泰康人寿拿到第一批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资格的基础上,泰康养老保险公司及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明确表示将分别申请受托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资格。

      

      时间及门槛两大问题

      近来在投资领域显山露水的保险新军生命人寿,同样对年金管理资格申请抱以期待。“我们当然希望参加这次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申请,关键看能不能赶得上。”生命人寿总经理李钢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李钢所担心的是,一旦准备不够充分,有可能被拦在门外。

      由于时间紧迫性,海康人寿总经理万维德也遗憾地告诉记者,“不会考虑参与这次企业年金争夺战。”不过,他向记者表示,海康人寿外方股东荷兰全球人寿素以年金管理业务见长,后者今年5月底将兴业基金49%的股权收入囊中,未来借助外方股东的平台,海康人寿或将与兴业基金一同进军中国年金市场。

      除时间这个问题外,对于外资保险公司(包括合资)来说,他们担心的仍是关键的门槛问题,恐“竹篮打水一场空”。

      尽管监管部门已放出“企业年金向外资开放速度加快”的信号,并明确表示简化外资申请年金管理资格的审批程序,但沪上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合资公司成立时间都不长,在投资管理、账户管理等方面尚缺经验,因而对于参与第二批企业年金资格申请,信心不足热情有余。

      外资保险对企业年金“选秀”的反应远未预期高的另一个原因,还有其对未来“无米下锅”的担忧。另一家合资寿险高管日前对第一批企业年金入选的37家机构进行了逐一分析,以寻找自己下批入选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即使外资保险公司拿到了两种身份,仍可能面临被选择的窘境。“在企业年金领域,虽然在产品及经验上外资有优势,但在市场份额上与中资保险相比则相对失色,看重本地渠道优势的银行、基金公司等自然较倾向于选择中资保险进行合作。”

      

      险商之外的机构竞争

      从目前保险机构的备战情况来看,企业年金业务这块大蛋糕吸引了不少保险机构蠢蠢欲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与当初第一批资格认定时的情形相比,9月启动的第二批“选秀”显然更加激烈,将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据前期监管部门的吹风,今年9月开始受理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申请,拟认定20家左右,受托机构6家,账户管理人5家,托管人4家,投资管理人5家,预计年底前揭晓最终名单。

      在对比2005年首批年金资格情况后,记者发现,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数量明显少于第一批(29家机构、37个资格),且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递交申请资格的机构将远远多于第一批。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与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认定不同,此次认定工作在认定数量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也不再接受单一的受托人或账户管理人的申请。一个机构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多个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机构的增加,必将引起金融机构之间的“夺食战”,对于保险机构来说,除同业之间的较劲外,来自险商之外的竞争同样不可小觑。业内人士预计,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养老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仅在投资管理人这个资格上的竞争就会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