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3日表示,特别国债的发行仅仅是增加了一种流动性回收的工具,等同于央行票据的作用。在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不会改变,市场不要因为央行调控工具的转换而感到恐惧。
吴晓灵是在“《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作上述表示的。她指出,由于央行需要把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导致在回收市场多余流动性时,货币市场利率的高低成为央行选择工具重要的考量,例如选择是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发行央行票据。
“央行票据的主动权在购买方,当商业银行有贷款冲动的时候会要求央票的利率较高。”她指出,“当我们考虑到市场利率走得比较高时,必须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可以深入地、低成本地收缩流动性,而且是强制性的。”
吴晓灵重申,央行会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但并不针对资产价格出台措施。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讲,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信贷过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市场运行环境,因此当前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央行已四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七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吴晓灵还表示,虽然中美利差仍然是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动机之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盈利更为他们所看重,所以今年以来央行对于利率上升的容忍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同时强调,关于当前实际利率是否为“负利率”的计算,不能只看一个月的情况,而应当考察一个时期的平均利率水平,例如一个或半个年度。
信托QDII获批 中信信托和上国投拔头筹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在《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推出半年之际,终于有信托公司获得这一业务资格。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13日透露,已于近日允许中信信托和上国投开办QDII业务,这两家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产品预计不久后推出。
蔡鄂生是在参加“《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期间向记者透露这一消息的。上月31日,中国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李建华曾表示,国内有几家信托公司的QDII业务即将推出。
事实上,去年8月份,中信信托有关人士就曾向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向有关监管部门递交了开办QDII的申请。记者当时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已有5家公司向银监会提交了申请,多家信托公司都在就开展QDII业务展开研究。
今年3月,银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办法》,明确信托公司经审批可以开办QDII业务。《办法》规定,信托公司开办QDII业务应符合的条件包括: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连续2年监管评级为“良好”以上,最近2年连续盈利等。
有关数据显示,获批QDII业务资格的中信信托和上国投都是业内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不久前,这两家公司均获准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截至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信托公司完成这一工作。
加上信托系QDII,截至目前,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均有机构入围QDII军团。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外汇局审批QDII投资额度的速度也有所加快,反映监管部门正加速推进资本外流,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据粗略统计,目前为止,外汇局累计批准的各类QDII投资额度已达250亿美元左右。
李克穆:保险QDII要稳妥推进
⊙本报记者 卢晓平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昨天在“《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表示,随着混业经营的逐渐流行,银行、证券、保险之间产品的雷同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保险产品保障性是必需的。
李克穆称,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以储蓄性和投资性作为卖点,有些保险产品正在逐渐丧失保障功能,有些产品甚至全然没有保障性。“如果未来的保险产品基本没有保障性,就形同普通的基金。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的话,保险市场这个概念将出现问题,甚至会发生危机。”李克穆说,“保险产品的保障性是必需的,是保险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险专家们应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开拓依然具备相当保障性的保险产品。”
对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李克穆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今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QDII投资的管理办法,QDII投资成为保险行业的新话题。
“这件事刚开始”。李克穆认为,保险资金到国际市场发展无疑是新事物,所以要稳妥推进。在推进保险资金QDII的过程中,要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境外的资产管理公司,依靠它们的经验,逐步培养国内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人才。
目前,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在QDII上也极为谨慎。
李克穆表示,很多国际上的大型保险公司都强调对保险资金的审慎运用。最近一个时期,高速增长的保费对我国保险资金的有效运用形成了较大压力,为此,中国保监会召开了若干场研讨会,听取国际上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为稳妥运用保险资金进行积极探索。他认为,中国保险行业正在经历大发展的阶段,在保险产品设计、海外投资和行业监管等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今年直接融资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卢晓平 丁燕敖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昨日在参加《财经》论坛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企业债的规模至少将达到2000亿元,乐观一点可达到2000亿至2500亿元,直接融资总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
徐林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出现由偏快向过热转变的趋势。尽管贷款的增长仍是推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但这两年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速。2006年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公开上市、增发和公司债、企业债发行)总额超过6000亿元,占全部融资的比重超过了20%。今年前8个月直接融资的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徐林预计今年直接融资的规模有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
“这是好的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在发生好的变化,但是对宏观经济管理来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徐林说,尽管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但还不足以控制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他个人建议进一步放宽金融资本的管制,开放资本账户,使国内的金融资源和流动性在国际市场进行配置。徐林强调说,对外开放主要是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指市场准入。
徐林在谈到外汇投资公司的挂牌日期时表示,此前曾有计划定在9月份,但具体日期仍待国务院决定。发改委是否对该公司派驻董事,也要视未来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