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D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私募/营销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互动
  •  
      2007 年 9 月 1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4版:基金·私募/营销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4版:基金·私募/营销
    溢价还是折价 外资PE面临新难题
    建信基金 开展理财服务月
    国泰基金 点燃“助教计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溢价还是折价 外资PE面临新难题
    2007年09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见习记者 郑焰

      

      一两年前,或许很少有人知道PE是什么。而如今,“私募股权投资”一词,已成为时下金融界潮流尖端的关键字。9月8日至12日,短短五天间,便有两场大型PE论坛相继在上海举行。在豪华热闹的会场里,你可以遇见各色金融家、律师、经济学者、渴望募资的企业界人士,以及主管官员。

      经济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等种种因素促进了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繁荣。

      据清科统计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共有1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金额达到57.9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2.2%。不仅国际资本,中国第一家本土产业投资基金———渤海基金也于2007年早间宣告成立,加入这一市场。

      但与源源不断的涌入资金相比,PE在华投资活跃度却呈下降趋势。据亚洲创业投资期刊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私人股本在华投资额却下降了25.3%,至44亿美元。

      如今,PE投资者似乎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同时,由于一系列成功的 IPO继续提高中国市场的估值,其收购价格也不断上涨。

      在9月12日举行的上海国际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论坛上,行业内外人士济济一堂,热议行业动态与发展前景。股权价格与如何退出已经成为目前PE的两大关注焦点。

      

      溢价还是折价

      在贝恩投资驻中国董事总经理黄晶生看来,如今的股权投资是越来越艰难了。据业内人士介绍,去年国内的股权投资还只是5-8倍的市盈率,今年就到了12-15倍,有些甚至要25倍,因为同类型上市公司市盈率超过了50倍。

      “事实上,因为政策法规风险,税收问题,以及退出困难等原因,几年前中国股权投资还面临着折价局面,而如今却大大溢价了。我觉得相对国际市场而言,政策风险不可规避,中国溢价是不合理的。”黄晶生说。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中心主任吴永和可不这么看。他在其后的议程中,尖锐地反驳道:“中国发展资本市场,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收益。而不是折价卖给外国人。”

      另一个令黄晶生苦恼的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倾向于将外资PE看成野心勃勃的投机者。“PE不是热钱,我们也不是在赌人民币升值。事实上,相对于30-40%的收益目标来看,人民币每年3-5%的升幅影响不大。并且,升值对于我们投资的出口导向型企业还是不利的。” 黄晶生说。

      “我们赚钱也不容易。过去20多年间,只有最近一两年是赚钱的。你看,我的头发都白了。”黄晶生说,“外资PE不仅帮外国人赚钱,也能帮中国人赚钱。中国的资金也能成为我们的有限合伙人(LP)。”

      无论如何,中国8%-10%的年GDP增速,随之带动企业近20%的增长,对于国际资本而言仍是个神话。以凯雷为例,尽管遭遇了徐工科技一拖再拖、入股重庆商行受阻、投资山东海化遇高估值等问题,凯雷去年仍在中国完成了10多个项目。

      

      寻找结构性机会

      相比之下,本土PE渤海产业基金的底气就硬多了。作为国内第一家人民币契约型产权投资基金,它的资金来自于社保基金、中国人寿、国有企业以及邮政储蓄等。渤海基金首席执行官欧巍,曾在新侨资本服务多年。他自称看好人民币基金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机会,毅然转换山头。

      本土PE可以在国有垄断或是半垄断的行业寻找结构性机会。而这对于外资资金而言,基本是可望不可及的肥肉。继去年凯雷并购徐工惹风波后,外资并购大型国企似乎前途渺茫。

      其次,作为人民币基金,渤海基金从介入到退出,面临的风险与限制较低。

      在政策性风险方面,欧巍表示,政策转变有时也能带来好事。“比如,法人股因政策变动可流动,新侨资本在深发展上赚了40多倍。”

      

      A股退出即将启动

      PE资金的退出通道问题成为此次论坛热议的另一个焦点。

      2006年8月8日,商务部等六部委发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对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境外上市的模式进行了严格限制。这对于以海外上市为主要退出通道的外资PE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与此同时,A股如何退出问题仍众说纷纭。

      “创业板推出的发令枪很快会响,私募股权投资在A股市场退出的渠道即将开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中心主任吴永和表示。他介绍,早在2000年前后,深圳创业板就已经准备就绪,但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破灭而中止。如今《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已获国务院通过,推出只待监管部门发令。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林哲莹也在论坛中透露,继中关村开始试点三板之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滨海新区也即将开设三板试点,为中小企业开设更多培育渠道。

      去年1月23日,设在深交所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增加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平台,为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中关村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提供了股权转让和融资渠道,并尝试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场外市场,企业成熟后则可转板主板市场。

      林哲莹表示,随着创业板出台,困扰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障碍将逐步得到解决。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胡汝银表示,主板借壳上市,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以及其他资产证券化手段,将成为PE退出获利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