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2007年09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看点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已进入正的产出缺口阶段,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水平。近年来,我国微观经济主体风险偏好上升,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旺盛,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明显。另外,基于物价指数的观察也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结束下降格局,开始走高。随着经济持续走高,先是部分行业出现过热迹象,而后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问题已经不是用个别短期因素来说明得了的了,需要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中加以解析。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架构是人口红利、低资金成本和低资源环境成本导致了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中国境内的投资具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高资本回报率使得外资大量涌入;二是凭借低工资、低利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能力,再加上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大增,使得中国出口强劲,贸易顺差大幅攀升。
●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逻辑来看,我国目前爬行式通货膨胀将有可能仍然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但发展成奔跑式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首先,在本轮景气周期中,货币扩张主要影响物价水平,而对产出影响有限。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遏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其次,从利率走势来看,我国利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提高利率将能成为有效抑制我国已经出现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另一个有力手段。负利率推动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利率的提升也能提高投资成本,从而对投资需求起到抑制作用,最终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