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四年中国粮食市场前景的框架已经绘成。
国家粮食局日前发布《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粮食收购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骨干、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期货市场为先导,商流与物流、传统交易与电子商务、现货与期货有机结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各地粮批市场需兼并重组
中国商业经济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解释说,完整的粮食市场的两头是期货市场和零售市场,中间的骨干则是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在促进流通、价格形成以及宏观调控方面有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粮食批发市场600余家,经营主体有国有、股份制、民营等。
“目前国内的批发市场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的粮食没有进场交易,有的市场交易不活跃,有的市场物流配送成本非常高昂。”洪涛说,批发市场应该是商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中心,而现在许多批发市场实际上无法发挥出粮食快速集散的功能。
长期跟踪农产品市场的分析师陈保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粮食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仍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而是依靠行政力量进行配置。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表示,我国将对有场无市、经营困难的粮食批发市场壳资源,要采取兼并、重组、转向等方式进行整合;对确需新建粮食批发市场的,要进行充分论证,防止重复建设。
完善现货期货信息联动
《规划》对粮食期货市场建设提出要求:以完善品种体系、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扩大交易规模为重点,促进现货与期货市场良性互动,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服务。
“发展期货市场对指导中国粮食生产非常重要。”1993年以来一直关注粮食现货与期货关联性的洪涛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这两个粮食市场联动性远远不够。“目前国内粮食期货品种比较少,市场中真正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参与者也不是很多,所以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现货市场的意义不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还是会有改观的。”永安期货分析师陈晏说,由于农业生产目前来说仍相对分散,所以如果想让期货市场为农民提供价格发现的服务,相关部门还是要做更多的服务工作。
建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
我国要建立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但据专家介绍,目前在相关部门存在若干套信息系统和交易平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权威的粮食市场信息发布体系,信息监测和处理系统建设比较滞后。”陈保民分析说,如果对基础信息掌握不准确,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为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规划》设计,“十一五”期间,结合大宗粮食品种和粮食流通区位特点,组建若干个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支撑、统一的远程交易网络为平台、规范的运行机制为核心,完善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
《规划》强调,力争在“十一五”末期,政策性用粮主要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