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信息披露
  • 8:时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路演回放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预期之中 意料之外
    原来最牛的 美国大学并非哈佛
    黑板面前 人人平等
    信息化时代,我们都成了一串数字?
    证券市场怎样分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期之中 意料之外
    2007年09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程实

      金融学博士,供职于ICBC总行

      美联储给麻木的金融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但也许就在不久之后,美国经济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貌似都在预期之中,却又有些出人意料。美联储自2003年6月以来首次降低基准利率,原是在预料之中的,可降息50个基点令人惊讶,某种程度上看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毕竟伯南克之前的隐讳莫深似乎流露出不愿放松货币的潜在意愿。

      这降息50个基点的选择,传递多重信息。它意味着“次级债风波”对美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超过市场预期。无论是布什、伯南克、保尔森还是米什金,都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了“次级债风波”的政策可控和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向良好,这些论调的潜台词就是美联储需要对信贷市场萎缩做出“足够大”的政策反应。其实,如此唯恐“力有不及”的政策表现充分暗示了伯南克对“次级债风波”的深度担忧,目前来看,风波不仅有如导火索一般引爆了美国房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风险一并释放,还开启了透支性“超周期”增长的滞后调整。流动性注入和降低贴现利率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措施,面对超乎市场预期的深层次中长期风波影响美联储似乎唯有动用同样超乎预期的利率政策才有可能挽狂澜于即倒。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要转向,意味着美国经济周期确已进入了重要的转折点。一般而言,货币政策转型总是与经济周期的可能转变息息相关,之所以格林斯潘在“新经济泡沫”破灭后成功地用“负利率”拯救了美利坚,那是因为他的货币魔术完美地让“一个泡沫取代了另一个泡沫”。而伯南克显然不会再有那么幸运,他可以在学术上对泡沫不以为然,但就算全然放弃理论信仰,也已没有机会在其他市场营造新的泡沫或是有效阻止美国房市的理性回归。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不可避免,无法长久持续的虚增游戏注定将戛然而止。9月中旬BLOOMBERG公布的IBD/TIPP经济乐观程度指数已经从8月的49.5下降为9月的48.2,这个50以下就意味着衰退的指标显示了美国经济周期由上及下的趋势转变。结合远弱于前期的二季度1.4%的实际消费增长、负4000人的8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化、负17的ABC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依靠抵押消费透支增长的美国梦终于走到了梦醒时分。

      对于深陷“次级债风波”困境的一些风险偏好型金融机构而言,美联储的慷慨降息无异于提供了“冒险担保”的额外激励,惩罚的弱化很可能使“次级债风波”产生的市场震动变为无用的沉没成本,道德风险的再次放大将给金融机构经营理念调整带来隐忧。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房市业已进入全方位调整阶段,2004年楼市高峰期一度维持在70左右的全美建筑商协会(NAHB)市场指数,预期9月将延续前四个月势头跌至20,9月新宅开工总数和现房销售预期将保持着3月以来的收缩局面。但在市场挤压泡沫的整体趋势下,前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就已经让市场中悄然出现了风险再度酝酿的苗头,9月中旬公布的最新美国房屋抵押贷款申请增长率在9月8日这一周为5.5%,继续高于8月31日的1.3%,而在8月17日和8月24日这一数字为-5.5%和-4%,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有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征兆,而美联储实际更大力度的降息无疑会给房贷市场持续扩张、房市调整中断创造更为写意的货币环境,这可能将千疮百孔的美国楼市再度推向风险积聚的陷阱。

      丛另一方面看,伯南克此番出人意料的货币操作再次凸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标签。这种不对称性一方面表现为周期不对称,在经济上行阶段,美联储出台紧缩政策时总是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在经济下行阶段,美联储出台宽松政策时却“大弦嘈嘈如急雨”,这显然有悖于物价稳定目标下货币当局最重要的调控理念:熨平经济波动,而非折动经济周期。不对称性另一面表现为泡沫不对称,面对楼市泡沫堆积中的风险积聚,美联储反应迟缓,而对于次级债的风险爆发,美联储救市政策却是反应迅捷,这显然有悖于风险管理的传统智慧。这种政策不对称性不仅给美联储的实际独立性形成了潜在冲击,更有可能让美国经济在长期中面临政策异动引致的周期性风险。

      事实上,美联储此番大幅度降息基本已将强势美元打入了历史深渊。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此前就很精辟地分析说,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影响最大的不是美国经济,而是美元汇率。在近期连续下滑之后,美元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公布后的9月19日直接走到了79.091的世纪低点,这一数字相对于2001年7月5日创下的120.9的世纪高点已经下跌了34.6%。美元贬值的动力来源包括利差变化、基本面周期逆转和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这意味着美元贬值是其货币地位的整体下降,市场表现为对欧元、加元、英镑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的全面贬值。内在表现为世界货币职能的全面弱化,石油美元的体系脆弱不仅将继续推高油价,还会带来标价制度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价值储藏能力的缺乏也会继续让黄金成为避险热点。这些美元中长期贬值带来的变化无疑会给国际货币体系形成极大冲击。

      美联储给麻木的金融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但也许就在不久之后,美国经济就要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