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信息披露
  • 6:观点·评论
  • 7:信息披露
  • 8:时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披露
  • A5:信息披露
  • A6:路演回放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特别报道
    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认为:汇率小幅升值难阻我国贸易顺差扩大态势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 华商领先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2007年度第一次分红预告
    QDII利好影响下,分析未发行A股、 但业务独特股份中油备兑权证
    为宏观政策调整 提出四大建议
    ■精彩发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精彩发言
    2007年09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精彩发言

      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目前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已经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中美贸易的依存度也比较高。虽然美国的国内需求跟中国的出口关联度很大,但我们却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以美国经济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大,而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则比较小。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最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的供给型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话语权相对较弱的状态;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双过剩”的现状,主要是指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储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出口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同经济内外失衡有着紧密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从2000年的165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7月的13800亿美元,而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又是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原因。宏观措施消化这些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票据对冲,但这毕竟是货币体系之外的临时措施,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在人民币流动性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一轮“投资盛宴”,这些钱一方面向实体经济投放,一方面投向资本市场。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加速了产能过剩情况的出现,造成国内的工业增长超过需求,企业就有了出口的需要。

      中国外贸出口又有“五低”的特征:劳动力成本低,能源、资源价格低,汇率低,环境支付成本低,社会福利成本低。这“五低”就让中国出口的商品非常具有价格竞争力,因此,中国的出口额逐年增多,流动性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我国鼓励消费的种种举措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国家希望刺激的消费增长的幅度跟实际消费的增幅有很大差距。从2000年到今年8月,我国储蓄总额从12.3万亿元上升到了37.1万亿元,私人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仍然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储蓄增量仍远远高于消费增量,这样,国内需求相对产能来说,还是不足的。

      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现象的发生。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李向阳:在探讨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同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时,我认为,美国的储蓄不足是美国经济内部失衡的重要原因,而美国经济内外失衡又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世界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固然很大,但我认为中国的内外失衡不能完全归结于外部因素,在更多层面而言,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状是由于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内需不足,而内需的不足在很大程度而言是由我国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足引发的。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很多补贴政策都针对资本方而非劳动力,比如FDI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等。这些补贴资本方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生产的补贴,而针对劳动力的、指向消费的补贴政策则很少。另外,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增多,但增加的政府收入大部分用来进行投资而非拉动需求,内需不足的情况在财政增加的情况下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本质性缓解。

      中国的内需不足,进而导致的内外失衡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认为应当从如下一些方面着手,缓解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第一,从中国对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的贸易战略应当由以GDP核心转向以社会福利、收入分配等为核心。第二,在外贸方面,我们不应当再将焦点放在外贸的增长上,而应当更多地关注我国外贸环境的改善。第三,在引进FDI时,不应过于注重地方GDP的增长,而应当关注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平衡。(马婧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