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公司介绍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广告
  • A4:基金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中小户型成“鸡肋” 源于调控执行不力
    罗杰斯“泡沫论” 与中国式表达
    宏观调控政策对市场调节效应逐步显现
    煤电联动亦需引入竞争机制
    谁在利用货币手段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在利用货币手段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
    2007年09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有别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此次通胀压力更多的表现为成本推动型,其背后诱因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而美元持续疲软并扮演国际央行角色,正在输出并制造全球性通胀。

      ⊙胡俞越 孙昉

      

      美国长期以来以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下来的世界主导货币优势,滥发美元掠夺国际铸币税并输出通货膨胀。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美联储大肆向银行注入流动性、下调利率以缓解危机,又使得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贬值,国际原油价格一举突破80美元/桶,国际黄金价格站上700美元/盎司。国际原材料价格普遍以美元计价,美元的流动性泛滥,造成国际原材料价格自2001年以来持续暴涨。从2001年底到今年9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核心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的CRB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133%,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约220%,铜价上涨约330%,大豆价格上涨约100%,可以说在这六年中,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能源、金属、农产品价格都在快速上涨。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出现30%左右的下跌幅度,美元兑欧元更是大幅贬值39%,而人民币兑美元仅仅升值了不到10%。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与国际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连年创出新高。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我国借助人力资源优势迅速在国内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由于内在原材料资源的匮乏,中国在国际贸易结构中存在着高出低进(出口大于进口)与高进低出(高价进口原材料低价出口产成品)的矛盾。近年来,中国在原材料领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不断从国际上高价进口原材料,并借助廉价劳动力成本以相对于国际市场较低的价格出口产成品。美元贬值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走高,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不足,在国内引发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而我国快速增长的出口,导致国内供给转向国外,国内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从而极易在国内诱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因此,美元贬值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美国,而最大的受害者极有可能是中国!

      有别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此次通胀压力更多的表现为成本推动型,其背后诱因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而美元持续疲软并扮演国际央行角色,正在输出并制造全球性通胀。因此,此轮通胀压力所面临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也比以往表现的更为复杂,治理的难度也在加大。我们提出应对目前通胀压力的措施主要有四点:一是尽快把短期利率由负利率调到正利率,二是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三是加强综合调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并举。四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解决进出口贸易的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的矛盾,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过猛上涨。

      关于加大利率的升息幅度,可以考虑加息54个基点,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通胀压力及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现象仍然得不到有效缓解,则可考虑再提高加息幅度进行加息,这样可以尽快弥平负利率,把短期利率调整到正利率状态。

      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同时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欧元作为参照,人民币兑美元应当还有30%的升值空间。加快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外流,港股直通车堪当重任。人民币对外投资渠道的拓宽,有利于抑制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缓解国际收支顺差及外汇占款压力,并且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的加快可以缓解国际原材料上涨压力,有利于减轻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压力,从各个方面缓解通胀压力。

      在货币政策效果欠佳时,可以结合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若想从根本上遏制通货膨胀,国家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低附加值商品的加工工厂,需要提高自主品牌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调整进出口关税及退税政策,鼓励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同时,应当调整产业投资结构,目前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运用利率手段和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从而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缓解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现象,远离通货膨胀。

      (作者:胡俞越,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孙昉,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