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少业
“摇新”资金迭创新高
昨天中国神华申购初步结果显示,其网上网下共冻结资金约2.6万亿元,创下A股IPO冻结资金的新纪录。
此前一级市场“摇新”资金的纪录是建设银行创下的,其网上、网下共计冻结2.26万亿元,超过北京银行发行时冻结的1.89万亿元;建设银行之后,中海油服冻结的“摇新”资金也高达2.17万亿元。事实上,9月份至今,建设银行、中海油服、中国神华这3只大盘股接踵回归A股,合计筹集资金约1500亿元,但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的“摇新”资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迭创新高。
一个可比的数据是,今年8月份共发行12只新股,全部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募集资金45.9亿元。因为没有大盘股的发行,8月份融资额比2、4、6、7月份大幅降低;而单只新股申购资金量最高为7954亿元,同一申购周期网上冻结资金量最高为1.2万亿元。如果追溯到去年,当时超级大盘股工商银行发行时冻结的“摇新”资金也不过7810亿元。
天量资金从何而来
一级市场的“摇新”资金为何日增夜长?答案是:新股的低风险、高收益驱使。据统计,2007年至今,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其股票开盘涨幅分别为100%和209%;按上市当日收盘价计算的平均涨幅则分别是主板111%、中小板218%。显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巨大的价差成为吸引天量资金的巨大动力。
从资金构成上来看,目前活跃在一级市场上的,包括符合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QFII等机构投资者。另外,一些打新资金甚至在新股申购与货币基金中来回游走,没新股申购时就购入货币基金,有新股申购时立即撤出资金。
分析人士指出,只要新股申购依然还是低风险高收益,那么一级市场的资金量就不可能减少。
二级市场资金面“吃紧”
近期,伴随着大盘股的密集发行,沪深股指的震荡也越发频繁,振幅也越来越大。种种迹象表明,由于9月份新股筹资额接近今年前8个月的总和,因此造成二级市场资金面“吃紧”,可以说,新股加快扩容是造成大盘调整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
首先,资金的“挤出效应”明显。昨天建设银行虽然是低调上市,但银行股板块同样表现疲弱。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品种跌幅均超过2%。此外,煤炭、航空、有色金属、钢铁等前期的强势板块纷纷出现大幅回调。分析人士指出,机构资金为了承接超级大盘股,不得不抛售一些近期涨幅较大的品种,这就是资金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在日后的大盘股上市时还将显现。
其次,由于新股加快扩容,对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部分追求稳定收益的二级市场资金,很可能因而转向一级市场。这是造成目前沪深市场成交金额逐渐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市场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从昨天的市场表现也可看出,涨停的个股数量大幅缩减,新股上市当日的涨幅也大幅降低,建设银行上市首日涨幅仅32.25%;山下湖和梅花伞的首日涨幅分别为232.74%和199.30%,盘中没有出现临时停牌的现象。
上述迹象表明,在新股加快扩容的背景下,投资者的心态已经从前期的乐观转为谨慎,大盘调整压力日益增大,场内资金只能通过板块之间的轮动来达到资金与筹码之间的动态平衡。
主流机构态度趋于谨慎
当然,具体来看,目前二级市场的资金供给尚没有出现明显转势。一方面,虽然最近新基金发行放慢了节奏,但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同样引来了巨额申购。据Wind资讯的最新统计,在最近一个月参与定向增发的9只基金中,合计净申购金额高达919.46亿份,其中400亿巨无霸基金再度现身。另一方面,9月份以来,日均新增A股开户数基本在20万户以上,这都将为股市带来源源不断的后续资金。
尽管如此,主流机构对今年四季度的资金面依然抱谨慎态度。海通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若年内剩余时间,我国再度升息1次甚至2次,考虑到2007年全年我国CPI同比增幅约4%,则自2007年年底起,当前我国实际利率为负数的现状将可能被纠正,由此将会使得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资金“搬家”至股票市场的热情“降温”。其次,今年第四季度A股市场新增限售股解禁总市值将明显增多。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11月份与12月份新增限售股解禁总市值分别多达3247亿元、844亿元与2071亿元,合计超过6000亿元,接近今年上半年新增限售股解禁市值规模。这无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也有一些机构指出,由于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较高,随着QDII推行和“港股直通车”的开通,对A股市场的资金分流作用同样值得投资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