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悄然掠过,一轮明月依旧让人挂念。
中秋是中国最凄美的节日,只因月亮的缘故。西洋的月亮是隐喻,是狼人嘷变的魔咒;中国的月亮却出奇的温柔,或是“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夕夕都成缺”,或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寄托了我们太多的诗情画意、悲欢离合。
然而,再美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折腾,再善良的愿望也需要现实的阶梯。当月饼用黄金白银来打造,中秋变成了一夜的消费,八月十五的月亮,幻化成工业化时代的一盏大光灯,实在让人颇为尴尬。美梦咀嚼之后,回到现实,留下唏嘘不已。
这一周,银监会强力出击,着手提高第二套房首付和利率水平,街头巷尾热议着调控再向纵深进展。更有不少专家学者未明深意,已是雪狮子向火———激动到酥了半边,言其是“调控杀手锏”。只是,冷眼者语,信息联网不够,不同银行之间未曾互通,如何甄别同一家庭以不同家庭成员名义分别购房?如何甄别一个人异地“扫房”?另外,目前不少城市购房者是为了改善型需求而勉力购房,如何慎重区别对待,对此类自住者网开一面而非“一刀切”?这些实际问题都考虑到了,解决干净了,才算是为年内遭遇5次加息而不堪重负的普通百姓,做了件踏实的好事。
政策高悬天际之时,遥望起来恰如中秋月明,美得眩目,但若是没有切实的细则、配套和落实,终究只落得个无用和不当,毫无实际的增益。
这里,《庄子》中写到一个差不多的故事:一天,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颗葫芦籽儿,我种了它,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看起来丰硕饱满,有“五石”之大。但是,这葫芦太大了,反而什么用都没有。要是把它一劈两半当个瓢去盛水,葫芦皮太薄,“其坚不能自举”。所以,惠子说,我想来想去,种葫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这个葫芦虽大,却是大而无用啊。
政策频繁,所谓的“万能钥匙”却根本不存在,动不动就激动到酥麻,眼巴巴期待于“一招鲜、吃遍天”,本就如水中捞月,可笑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