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信息披露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欧元升值短期趋势 是风险还是机遇
    燃油税标准 应考虑中国国情
    奥运会能够影响房价吗?
    金融调控应更重视价格型工具使用
    中国商品价格何以保持上涨态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商品价格何以保持上涨态势
    2007年09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现阶段推动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是成本提高,总体供求关系并不紧张。而近年来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如果不断加剧,累积到一定程度,亦会导致供求关系向偏紧方向转化。

      ⊙陈克新

      

      今年以来,国内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物价水平来看,1-8月份全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3.56%,比年初上涨1.55%。另据统计,1-8月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其中当月上涨5.3%。从大类商品来看,生产资料产品中涨幅较大的主要是资源性初级产品,如矿石、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及制品、化工产品等;消费资料产品中涨幅较大的是肉类、蔬菜、食用油等商品,有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两位数。

      对于今后商品价格的走势,商务部前不久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多数观点认为,2007年下半年商品供求平衡性增强,价格稳中趋升。由此可见,在不出现大的意外事件的情况下,一段时期内中国商品价格还将保持上涨态势。

      按照经济学原理,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供应缺口和生产成本两大因素制约:供应不足刺激销售价格扬升;生产成本提高也会推动价格上涨。

      商务部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十年来首次出现部分食品供应偏紧的情况,但整体商品供求状况,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内,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产品还是占据绝大多数。在600种消费品中,只有5种食品供应偏紧,更多的产品,即109种消费品的供过于求矛盾则有所加剧。由此可见,产能过剩仍是现阶段许多行业的主要矛盾,这一点并未因为物价上涨而发生根本性、整体性改观。

      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之下,中国商品价格所以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其主导因素就是生产成本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现阶段和今后所面临的商品市场价格形势是:产能过剩下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

      推动中国物价上涨的成本性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性产品采购费用提高。近些年来,中国大量进口的矿砂、原油、大豆等,其进口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2007年前8个月累计,全国10种重要生产资料的进口价格在连续数年上涨的基础上,又比去年同期上涨13.3%。

      二是工资福利水平提高。近些年来,中国工人的工资与福利水平提高很快。预计这一趋势将保持下去。有观点认为,今后若干年内,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将上涨5成甚至1倍。

      三是环保治理费用提高。目前中国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主要是商品生产中的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预计今后商品成本中的环保费用将会有较多增加。

      四是资金利息的增加。为了防止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中央银行已经连续多次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利息,预计今后还会有加息举措出台,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五是美元的持续性贬值。预计今后美元还会贬值,由此拉动中国原材料进口成本的提高和大宗商品船运费用的增加。

      综上所述,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商品价格都将明显感受到不断增加的成本推力。虽然下游行业产能过剩,总体市场关系供大于求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对冲这种物价推动力,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只是传导时间的早晚和上涨幅度的高低不同而已。

      虽然现阶段推动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是成本提高,总体供求关系并不紧张,但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如果流动性不断加剧,累积到一定程度,亦会导致供求关系向偏紧方向转化。受其影响,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就将转变为成本与缺口共同起作用的复合型通货膨胀。这种物价上涨局面较为复杂,很容易进入轮番上涨的恶性循环,处理起来更为困难,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既然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是成本推动,同时也受到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此,调控市场物价形势也要采取两方面对策。

      针对成本提高所推动的物价上涨,要遵照市场价值规律,疏而不堵。因为商品价格必须体现完全成本,并包含合理利润。如果无视生产成本的提高,借助行政手段硬性压制商品涨价,势必破坏供应机制,将导致供求缺口;或者是降低产品质量,变相涨价,结果事与愿违。当然,对于市场物价形势,政府管理部门也不是无所作为,但主要着力点在于打击囤积居奇、联手抬价。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在价格上涨的同时,由国家财政给以适当补贴。此外,面对成本型物价上涨,还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保标准、提高退休人员工资、提高劳保标准、提高特殊岗位津贴等。因为收入多了,可以抵消物价的上涨。

      针对流动性过剩将导致部分商品供应偏紧的情况,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息;要继续坚持宽进严出、国际贸易平衡方针,将过大的贸易顺差减下来;要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管理,由一般性加工贸易引向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上来,特别是要引导到环保行业上来;要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坚持人民币升值趋势;还要选择适当时机,逐步减持过多的美元外汇储备。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