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整个期货市场的交投显得异常清淡。由于自去年开始,海外投资者利用中国“七日长假”偷袭商品期货市场几乎已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惯例,因此在最后关头来临之际,国内期市各主要品种合约的投资者最终选择了“轻装”过节。
其中减仓最为明显的是波动较大的几个品种,如:沪期铜自本周三开始,总持仓便开始大幅度的滑落,连续三日中总共下降了8004手,至13.40万手,降幅达到了5.63%;沪期锌总持仓在这三日中连续下降了1.08万手,至8.97万手,降幅达到了超过了10%;沪期胶连续三日总持仓共下降2.47万手,至10.71万手,降幅接近20%。
其他品种由于投资者预计在节假期间价格波动可能不会太大,减仓幅度相对较小,大多集中在昨日进行。沪燃料油昨日总持仓减少了4158手,至8.45万手;大豆期货昨日总持仓减少5.18万手,至86.60万手;豆粕期货昨日总持仓较少3.50万手,至59.07万手;豆油期货减仓784手,至10.81万手;棉花期货昨日总持仓减少2122手,至11.33万手;白糖期货昨日总持仓减少5122手,至40.40万手;强麦期货昨日总持仓减少3.76万手,至30.74万手。
据一上海的期货投资者介绍,选择在长假前离场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国内休市期间,海外商品市场可能产生的剧烈波动。最让国内期货投资者刻骨铭心的是去年五一长假之后的期铜走势,伦期铜在国内长假期间从7115美元/吨上扬至了7675美元/吨,在长假之后每日又以平均200美元/吨的涨幅,一举在2006年5月11日创下880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刚放完长假的中国期铜市场则只得疾步追赶,以每日开盘都大幅跳空2000多元/吨且以几近涨停板的价格收盘,这样的走势足足持续了一周,在此过程中节前的空头持有者只得以巨幅亏损收场。
从近期基本面上的消息看,都十分有利于期铜价格的短期走强。昨日最新公布的上期所数据显示,本周铜库存量又下降了8190吨,至47791吨,相当于国内4天铜消费量;LME铜日库存报告显示,下降了175吨,至13万吨,相当于全球2.5天的铜消费量。并且,伦铜的现货较三个月的期货升水价格已经从前期的40美元/吨上升至昨日的50至60美元/吨,升水幅度的扩大说明现货供给开始趋紧。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看到美国公布的一系列对美国经济增长不乐观的经济数据后,国外投资者再次判断认为联储将会继续降息,资金也将会再次买入商品以对冲美元走软的风险。昨日,沪期铜主力0712合约小幅走高690元/吨,涨幅为1.2%,且伴随着持仓的大幅减少,显然空头头寸的主动砍仓离场是推动价格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