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黄金周,公费旅游现象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尤其如此。10个月前,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率领一个由10名安徽检察官组成的“公务考察团”进入芬兰时,被芬兰边防局查出使用伪造的邀请函,第二天被遣送回国,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相关责任人随后受到严厉惩处。但是,据媒体调查,在此事平息两个月后,公务旅游“旺”势依然。
公费旅游危害极大。官员用公共财政满足个人游山玩水的私欲,既造成公共财政的浪费,挤压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也荒芜政事,助长腐败,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降低我国在国际廉洁度评比中的排名,从而,给我国在国际交往中造成诸多阻碍。
为了制止官员公费旅游,相关文件下了不计其数,但效果寥寥,甚至,在徐文艾事件发生后公费旅游热仍然“旺”势依然,根源在哪里?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就此,笔者特提出三条针对性的建议。
对支持公费旅游的地方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公费旅游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地方法规的支持,这些地方出于种种目的和理由,相继为公费旅游开绿灯。据报道,2004年1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以通过旅行社安排公务旅行”,被正式写入上海地方法规。今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规定公务出访可交旅行社打理。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几乎每年都下发禁止以公务活动为名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但是,这些通知几乎都被地方性法规所化解。在徐文艾事件发生后,安徽省对此事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反省,随后,在今年8月份正式取消了“旅行社可承办公务出国”的规定,而其他许多地方的类似规定却仍在执行中。要制止公费旅游,就必须对这些支持公费旅游的地方法规进行全面清理,使公费旅游不再具有任何合法性基础。
严格管理、审查和监督财政预算。不仅公费旅游,吃喝、日益膨胀的公车消费,无一不与财政预算的漏洞有关,这些漏洞使得许多不合理乃至违法的浪费行为得以顺利通过。倘若财政预算这一巨大漏洞不被堵住,遏制公费旅游、吃喝等浪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官员的自觉。
就在9月26日,法国政府推出的2008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法国政府明年将裁减公务员近2.3万人,为此节省开支4.58亿欧元用于公共服务。预算部部长韦尔特表示,在今后几年里每年裁减公务员3万到3.5万人,以此减轻政府债务及预算赤字的压力。法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其财政预算受到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政府不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开支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其财政预算就无法获得通过。
严惩公费旅游等浪费行为。笔者所说的严惩包括两个对象:一是公费出国旅游者。二是旅游公司和中介机构。尽管有关部门一直禁止公费旅游,但因公费旅游受到惩处的官员却少之又少。只有徐文艾等人因影响过于恶劣而受到严肃处理。但是,徐文艾事件由于事发的“偶然”性而削弱了对其他官员的警示意义。只有当公费旅游的官员受到严惩成为必然的时候,其威慑力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旅游公司或中介机构在公务出国游中扮演着“帮凶”的角色,据悉,全国具有提供公务旅行资质的旅游公司就达上百家之多。有些旅游公司为了从中获取巨额利润,不惜伪造国外的邀请函达到目的,对于这类旅游公司或中介机构应当取消其提供公务旅行的资质,同时,对具体责任人进行严惩。从长远来看,要遏制公费旅游热,应该取消所有旅游公司或中介机构提供公务旅行服务的资质,以从根本上扭转公费出国旅游屡禁不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