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一位负责人昨日表示,近期我国奶业出现的波动,并非供大于求导致,长期来看,我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他分析说,去年以来我国奶业出现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则是奶业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
一是养殖方式较为落后,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我国户养奶牛规模小,20头以上规模养殖仅占29%,良种覆盖率只有44%,平均单产3.9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原料奶质量亟待提高。
二是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奶农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加之鲜奶不宜储存,奶站管理混乱,存在压级压价、强买强卖、克扣奶农等不法行为,奶农没有话语权。
三是乳品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全国乳品加工企业已达1600多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只有60%。企业为抢占市场,捆绑销售,低价倾销。
四是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原料奶质量标准、液态奶加工工艺及产品标准不完善,复原乳标识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
五是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对牛奶营养知识的宣传和产品推广工作力度不够,加之受饮食结构、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乳品现实需求与潜在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
“对于我国奶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我们的基本看法是,我国奶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这位负责人说,虽然近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00公斤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我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目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发展进程中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的表现,而并非供大于求。”这位负责人强调,我国奶业发展正处在从单纯数量扩张阶段向整体优化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确保我国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