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环球财讯
  • 8:价值报告
  • 9:时事·国内
  • 10:时事·海外
  • 11:时事·天下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特别报道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二八现象”何以难持续
    中小板:成长性化解高估值压力
    短期仍有反复 中线逢低吸纳
    电力板块 两大主题激活行情
    十大变数搅局10月行情
    遗失声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大变数搅局10月行情
    2007年10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阿琪

      

      10月行情“开门见红”,这早在市场预期之内。实际上,9月末以新高报收的强势上涨行情,除了有机构投资者做高季度净值的因素之外,更有许多投资者“博”假期后行情会大幅高开的成分存在。然而,假期后指数虽然大幅高开,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帐户市值却未见显著增长,这说明10月份的行情可能会比较复杂。

      

      10月份行情是非多

      去掉“十一”假期,10月份交易日虽少,但行情面临的“烦心事”却不少:(1)即将披露的9月份CPI可能又创新高,在提高准备金率、加息、市场化发行特别债等常规措施之外,是否有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将会侵扰所有投资者的买卖决策;(2)3季度业绩预告和报表开始陆续批量公布,公司业绩增长率是否还是超预期已经成为行情演变趋向的重要标志;(3)新的第一权重股中石油在节前已经过会,但是否会安排在10月份IPO,将会影响到10月份机构资金的调配;(4)IPO、增发与配股、大股东增持解冻、“大、小非”解禁等,10月份的扩容规模史无前例,此前一直“肆无忌惮”的市场流动性将面临严峻挑战;(5)房地产行业左手牵着实体经济,右手连着资本经济,在资产升值、公允价值、地产注入等已经成为行情的“精神支柱”,各项陆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否起到“灭火”作用,对股市行情的进展也至为关键;(6)建设银行、中国神华即将计入指数,中石油不久也将上市,各类指数面临再次改造,权重的变化将影响到基金的配置策略,并因此可能进行多方位的调仓;(7)市场中已有私募等非主流机构将利用10月份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乘机出货的风声,市场也普遍担忧10月后针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措施可能趋于严厉,此前一直高涨和乐观的市场情绪正在逐渐趋于冷静;(8)最近,瑞银、美林等境外投行纷纷预告,由于美国次级债有关的不良投资导致盈利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另外,欧美金融机构的年度会计结算是每年11月份,已有多家境外投行预测,美国次级债危机可能会在10月下旬再度死灰复燃;(9)从8月下旬开始,对新基金发行的审批已经暂缓,时滞的原因,基金申购潮与新基金被迫建仓的现象将在10月份出现真空。与此同时,股票与基金的开户数已经开始显著降温,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摇新股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走俏;(10)进入10月份,各机构的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已纷纷出炉,在三季度高度分歧的观点已经趋于一致:只有少数仍乐观的机构观点是“谨慎看好”,绝大多数机构均认为阶段性调整已不可避免,10月份开始的行情波动性将会加剧。与此相对应的是,“十一”假期后,唯升值和通胀主线下的金融、地产股一枝独秀,其余机构重仓的核心资产股皆见跌落,可见三季度机构紧密抱团的行情正在逐渐瓦解。

      

      做多的根基难动摇

      对以上各因素逐一分析,显然发现都是行情的周期性因素,在其综合作用下,倘若行情进行调整,其性质当是一个周期性调整,即市场俗称的阶段性调整。只是,由于近6000点的行情绝对数值已大,即使其调整10-20%的幅度也有好几百乃至上千点的数值,对投资者心理上的威慑力比较强。与以上可能会促使行情产生周期性调整的因素相对应的是,目前市场整体仍处于狂热的做多氛围中,“看空不做空”已是市场各类投资者普遍的投资行为,因为,长期牛市的情结已经根深蒂固。在市场各类做多主体构成的“多头列车”中,火车头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后面拖载着各类投资机构和各类社会资本。皆因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是多头行情的最大利益既得者;在股权激励普遍施行的形势与趋势下,上市公司高管们也有着强烈的做多情结。大股东做多的最直接有效方法是注资和利润输送,上市公司高管们行之有效的做多方法是竭尽所能提升公司业绩。由此,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在不断地超预期,股价也在不断地被提升估值空间。

      上百年的股市投资理论告诉大家,理性的、科学的投资要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出发。有了大股东、上市公司高管们带头做多,在A股只能单边做多的机制下,在社会资本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下,所有类型的投资者当然更要做多。这是行情表现超预期再超预期的核心因素所在,也是当前即使有诸多调整因素存在,人们仍是“看空不做空”的原因所在,更是各类调控措施只充当了行情“润滑油”,难以“踩刹车”的原因所在。可以预期的是,在大股东股权流通限期结束之前,在上市公司高管们股权激励行权后的禁售期结束之前,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们做多的高涨热情还不会消失。如此,行情中“投行创造价值”的机会仍会普遍存在。

      10月操作要“精雕细刻”

      如同目前的气候,从以上多空因素看,10月份股市行情处于一个冰火交融的季节。但从长期趋势看,只要不出现“行政命令”式的调控;或者机构持仓产生流动性风险;或者上市公司做多做出假的情况出现,则A股牛市的大趋势还不会出现本质性逆转。结合在股指期货预期下,权重配置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策略,因而行情即使有周期性调整出现,大盘指数难有大幅度的跌落。如果人们认为5000点之上的行情是超预期的,则回归5000点再整固或许是指数的最佳选择。但指数难大跌不代表行情结构的调整不深入,在估值洼地难觅,各类投资者开始重视防御性的市况下,成体系的“大呼隆行情”机会将越来越稀少,只有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下资产重估仍可期待;其余更多的则是局部性和间隙性的主题行情机会,例如,通胀形势下的“涨价行情”、报表期内的业绩超预期和年终高分配预期、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的外延式增长等。显然,对10月份行情的操作将更注重“精雕细刻”。

      链接:

      相关沪深市场行情热点评述请见中国证券网股票频道https://www.cnstock.com/gppd/

      浙江利捷:主动性买盘减弱 市场面临大震荡

      东方智慧:喜迎业绩浪 预增板块再掀涨停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