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钱沿周刊
    公司债:“好菜”尚欠火候
    中信银行推“基金计划6号”
    银行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民生推“涨跌双赢”人民币产品
    渣打银行再推QDII新品
    人保健康险首推慢性病产品
    黄金周后还款投资两不误
    民生重点发展贸易金融产品
    深发展“聚金宝”优惠推广
    中意人寿推“智尊理财”投连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2007年10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缪晓旦

      

      公司债的推出对于个人尤其机构而言,可以说是又多了一个债券投资的品种选择。但对银行机构来说,却直接影响到其利润收益。

      一般而言,公司债发展将会一定程度缩小银行的企业放贷量,从而减少其利息收益。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90%以上,而据悉日本、德国、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已分别达到50%、57%、70%。尽管我国公司债规模不可能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必然将会形成一种替代效应。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之一,公司债发展无疑会影响其间接融资所占比例。

      从国际经验看,公司债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信贷市场的萎缩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企业转向资本市场进行债务融资,必然会给银行带来贷款业务的下降。

      除了利差收益的减少外,银行还少了一项收益,银监会近期明令“禁止为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提供担保,也不宜出具其他融资性担保(即同时不鼓励对公司债提供担保)”,覆盖对象不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还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这使银行失去了通过为公司债及企业债提供担保可获取的费用收益。

      目前银行为企业债担保费率一般在3%。-6%。左右,高的可达1%。2006年企业债发行规模为1015亿元,2007年已核准发行1192亿元,另有995亿元正在审批中。由此推算,银行每年通过企业债担保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现在这一规定无疑让银行利润损失颇大。

      尽管首期40亿元的长江电力依然由建设银行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但很明显,传统收益模式正在不断变化。

      众多专家对此认为,这将对传统的银行业务提出较大挑战,公司债的逐渐成熟将迫使商业银行转换角色,不得不向中间业务方面转型,从赚“利差”的钱转向赚“管理”的钱,促进战略转型,同时在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升竞争力。银行惟有练好“内功”才能在发展的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