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1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沪深股市的第五个“馒头”
    “未闻曲调先动情”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政府角色先变
    还记得铱星吗,为什么它成了流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沪深股市的第五个“馒头”
    2007年10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国旺

      资深证券研究人士,专栏作者

      ———如何看当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

      持续不断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被市场行为不断地抵消或者说为投资者所低估,以至政策的即期作用似乎不大,但政策性的馒头效应将逐步形成,特别是当“政策失灵”成为一个问题时,可能就是“政策失灵”在朝着“政策有效”的方向转变。就像一个人要吃五个馒头才能饱一样,也许前四个并没有让他有饱的感觉,但当吃到第五个时,他的胃有了真正饱和的感觉,或许那将是政策权威和威力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候,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似乎只能起到抓痒的作用。即使强烈如5月底的提高印花税率对沪深股市的震荡也仅仅不过两周,之后,行情在神秘力量的帮助下依然大步流星地上升。虽然多数股票没有回升至“5·29”以前的位置,但指数又高升了差不多1500点。有人因此断言,当前的沪深股市似乎对政策调整具备了免疫力,所有政策都可以当作“利多”来解释。这就出现了与“市场失灵”对应的“政策失灵”现象,好像沪深股市存在一股神秘力量,可以及时迅速化解利率、货币、财政、监管等方面的宏观调控。

      市场当然有其自然运行的规律。比如在对外开放不可逆转的时代,基于外汇高企而出现的流动性泛滥就不是一国政府可以直接管制得了的,因为现在的流动性泛滥根源在于美国的货币贬值政策。而美元的不断贬值,将使中国以美元形式存在的外汇资产不断缩水,即国家以外汇形式存有的国民财富不断受到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二次剥削。这种剥削的严重后果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可能不断被损耗。这是一个摆在国民经济运行面前的基本事实,也是中国流动性泛滥引发的资产价格上升、股市价格上升的基本经济力量。

      但是投资者不要忘记了,占沪深市场总市值70%以上的国有法人股是由中国政府在掌控着的,因此,中国政府除了政策制定者外,还是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这种角色的多重性,即限制了政策出台的力度,又可能是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资产价格上升特别是股价上升,首先意味着以国有股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不断增值。如果这种增值速度是可控的,且增值的幅度大于人民币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的总资产的贬值程度,可能仍然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简言之,一方面,是国家外汇储备存在不断贬值的压力,同时,国有资产又以人民币形式不断增值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控制力的提升。因此,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世界经济面前,对于国家的宏观政策的调整,我们可能要进行沙盘作业,比较各种政策的相互抵消或者相互推进的作用,才能正确理解国家作为最大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是否 “理性”。因为国家的行为必须站在世界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历史时空点上决策,只有这样,在大历史进程中,所有政策才能起到“馒头效应”的逐步累积作用。治大国若烹小鲜,宏观经济的调控,需要渐进而非朝令夕改。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持续不断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被市场行为不断地抵消或者说为投资者所低估,以至政策的即期作用似乎不大,但政策性的馒头效应将逐步形成,特别是当“政策失灵”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就是“政策失灵”在朝着“政策有效”的方向转变。就像一个人要吃五个馒头才能饱一样,也许前四个并没有让他有饱的感觉,但当吃到第五个时,他的胃有了真正饱和的感觉,或许那将是政策权威和威力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那时候大家就会看到,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股市,将无法避免政策强力调控的影响。当然,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不会简单重复当年日本或者我国台湾地区行情的曲线,因为虽然有人想利用人们的长期记忆的作用力来重复进场上船,但这张记忆之票可能无法复制到沪深股市:一是与日本政府根本不同的是,中国政府不仅掌握着政策资源,还掌握着经济资源;二是中国不仅与美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而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欧洲、日本和其它新兴国家的贸易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虽然美国对中国施加各种开放的压力,中国终究不会一步到位式地放开金融和资本市场;三是不同于当年的日本和台湾地区对美国经济的全面依赖,强大的内需启动将会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四是中国已经有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前车之鉴,对于泡沫破裂可能的经济后果有了充分清醒的认识,从而对于股市和房地产进行持续的调整,即使出现蓝色泡沫,政策失灵之日将是蓝色泡沫向蓝色之球转化的时候,当然部分过于激进的投资者可能会忍受相应的痛苦。

      不过,这种难受的时候可能不会太长,因为政策之刀切下来时,可能对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更何况政府仍然紧紧控制着缰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