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股指将“二八”现象演绎到了极致,股指的上涨全部仰赖权重股,难道这就是成熟的表现吗?三季度经济数据已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同步执行,市场将会如何变化呢?
三季度经济数据一览
1、金融运行数据: 9月份货币供应量依然偏快,M1余额为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07%;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M1增速明显高于M2显示:企业定期存款的活期化,投资意愿强烈,是通胀的一个信号。前三季贷款增加3.36万亿元,信贷增加额已超过去年全年。9月份,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有所缓解。
结论:中国货币供应量稳步增长,前三季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2、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数据:
(1)贸易顺差:9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239.14亿美元,较上月减少10.6亿美元,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但进口低于预期。1-9月,贸易顺差累计185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775亿美元。
(2)外汇储备: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再次创出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673亿美元,同比多增1983亿美元。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50亿美元,同比多增91亿美元。
(3)结论: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局面加剧。
3、证券交易印花税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7161亿元,增长30.8%。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接近2006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是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今年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1436亿元,增长11.7倍,拉动整体税收增长4.7个百分点。
结论:税收在大幅增长,国力在不断增强。证券印花税成为了拉动税收增长的一个来源,显示股市的地位在渐次上移。
央行年内第八次上调准备金率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经过此番上调,准备金率将达到13%,已经平了历史最高纪录。
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开始接近平均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平移的空间几乎为零。在10个月内连续8次提高准备金率后,收缩效应将会渐次显现,应关注由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要有超前的风险意识准备。
今年以来,发行央票、发行特别国债、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已经成为了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调控流动性过剩的经常性手法,但目前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背景下,更有效的宏观调控则必须依靠多种政策“齐头并进”,需要打出货币政策、财税政策、汇率政策以及投资和产业政策的“组合拳”。
风险和机会同时在堆积
节后沪指跳空高开,连续四个交易日强势上扬,周末在惯性上冲后大幅震荡,以略带上下影线的跳空周阳线报收。但深综指在上周初高开后略作震荡后便疲态显现,震荡下行,周线为带有长上影线的光头阴线。
沪深两个指数走势相反,反映到市场上就是节后个股分化走向白热化。一方面,是权重股和机构重仓股放量上行,新高迭创,互相比试着上攻。而一方面,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个股却是阴跌绵绵,周末还是大幅震荡。
节后的行情将5·30之后形成的分化演绎到了极致,有机构资金关照的个股越来越强,如果说前面还有价值挖掘、价值投资的理由,那么运行到现在已纯属资金推动型了。如果按照中报业绩简单加倍的动态市盈率去粗粗估算的话,有些已经“戴着高市盈率的帽子但仍在高原上末路狂奔”,风险已经在这些个股或板块中堆积了。
这种风险是:当越来越多的眼光被机构的疯狂、被短线的暴利所吸引,打破自身的心理平静后,就会平掉、出掉手中不动的筹码,扑向这批短线强势股和所谓的资源稀缺类个股;机构随后就会借机借势顺利出筹,让其成为最后的飞蛾、成为高原上的岗哨。机构套现出来的现金将会流向股价更低的新股和大盘股,去编织另外的神话。故在此时此刻,请不要因为羡慕、因为贪婪而成为疯狂赌局中的最后牺牲品!
也许目前的市场是每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许我们需要对海外成熟市场有所借鉴,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很简单,衡量是否“发烧”,只有一个指标———“度”。不会因为是散户行为,就会被认为是狂热;是机构行为,就会被认为是成熟!
实际上,指数并不能代表全部,两极分化本身就代表:随着市场不断地走高,由于股数不变或增加,支撑成本在不断上升,流动性正在被逐渐消化和沉淀,已很难维持全局,只能在局部中演绎。而此时,机构又转向全面疯狂,那么震荡将会随时来临。
而在一路下跌的个股中,虽然大部分是由于绩差,但在连续下行后,其中也不乏有些业绩不错绝对股价较低但就是没有资金关照的个股,这些个股和板块就犹如躺在盆地里的金子,正在闪闪发光。机会也正在这些个股和板块中堆积,近期需要关注的只是量能的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