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逼近六千,气势如虹。投资人此刻关心的问题是:股市盛宴何时曲终人散?的确,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就没有一路狂奔的牛市。去年底我曾讲过:股指期货推出之日便是A股深调之时。人们自然要问,股指期货大约要在年底明年初开始交易,股市将会如何反应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界定股市的阶段性调整与趋势性逆转的差别。前者是趋势不变的市场波动,一般界定是回落20%以内,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后者则是趋势性的牛转熊,跌幅在20%以上,持续两个季度甚至更久。一路攀高的股市总要寻找借口进行调整,在此期间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可能成为股市调整的借口,所以像股指期货出台这样引人注目的事情,非常可能成为股市调整的借口之一。但是无论从各国证券史的案例看,还是从股指期货本身的特性看,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股票市场的下跌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股市的趋势性逆转来源于经济的基本面变化或股市外部的政策性干预。
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这是市场不够成熟的缺陷之一,股指期货的出台会弥补这一缺陷,为做空者提供了一种交易工具。所以,从做空机制联系到股市下跌是有道理的,但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并不仅仅是做空,而是双向选择的交易权,即双向选择的投资工具,所以从理论上说,股指期货的出台会强化市场的稳定性,这也是被各国实践多次证明的事实。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从长期看是股票市场的稳定器。
为什么又说她可能成为股市调整的借口呢?三点原因:其一是创新,创新带有不确定性,既来自于市场之内,又来自于市场之外,所以可能成为借口;其二是时机,在股市调整的内在需求存在之时,投资人要寻找理由借机调整,这时如果操作失误,股指期货出台就会像印花税调整一样,引发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其三是做空,通常只有机构投资人(主要是私募基金)具备做空的动机和做空的实力,这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道德上虽然无可厚非,却也不得不有所防范。
在趋势不变的背景下,股市借机调整无非是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因为股市中绝大多数投资人是交易导向的,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短线中线的交易型投资人居多,机构也不例外。股票市场不同于其他传统的商品市场:她不是来源于人的本源性消费,而是来源于人的心理预期;不是基于自身消费需求而产生交易行为,而是基于判断他人行为而主动参与交易;不是直接体验商品本性而形成价格认知,而是间接通过信息传递而形成盈利预期。所以,从信息到心理,再从心理到人性,股市之中不断产生着交易的“货币幻觉”,驱使人们追逐着公司的“盈利预期”。多数投资人是在非理性状态下产生交易动机,在不对称信息中做出决策,在情绪性冲动时完成交易。正因为如此,股市的震荡调整如大海的潮起潮落,此起彼伏,生生不息。
股市的趋势性逆转只能产生于基本面的变化,但是基本面的变化可以是内生的,也可能来自于外力的冲击。因为,股市之外的力量也常常是非理性的,特别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冷眼旁观着股市中莫名其妙的疯狂,更容易被激发“堂·吉柯德”式的正义感,激励其与“风车”决战的自信心。人们常说,“这市场涨疯了”,言外之意是自己怕了,于是希望有人干预,也希望在踏空之后还有机会再进入市场,因此呼吁政府“重拳出击”,却不知道“重拳”应该打向谁,这就会产生股市中的“堂·吉柯德”与“风车”之战,也是当前股市最大的风险:盲目的政府干预。
回到文章的起点:股市盛宴何时曲终人散?坦言之:没有答案。问题的关键是:“曲”如何演奏?“人”何时散尽?在我看来,沪指六千是大国崛起的基石,以基石作为本轮牛市的主基调,还要看大厦如何构建。股市泡沫里闪烁的高市盈率等数字就可以看作是大厦的蓝图,登峰的目标。在我看来,投资人(包括国有股东在内的所有投资人)是中国崛起的支柱,以支柱作为现代投资的价值观,会看到“人”络绎不绝,“曲”渐入佳境。股市内外,人潮汹涌,热血(钱)沸腾。这绝不是股指期货能够改变的基本趋势,所以股指期货的出台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调整借口,却难以改变柱石般的经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