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专版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路演回放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海外
  • C15:基金·研究
  • C16:
  •  
      2007 年 10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唐庆增抱憾半部 《中国经济思想史》
    于光远: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开拓者
    目前美国经济避开衰退概率大于50%
    ■多声道
    欧美家庭购车首选经济轿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唐庆增抱憾半部 《中国经济思想史》
    2007年10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梁捷

      

      阅读近代历史,“茹经老人”唐文治是绕不过去的。他是晚清一代的经学名家,又当过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更主要的是,他是中国真正的教育先驱,曾先后创办了两所学校。第一所叫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后来改名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再后来改为上海交通大学。晚年,唐文治又去无锡创办了无锡国学专修馆,收的学生不算多,却先后涌现出王蘧常、唐兰、蒋天枢、钱仲联、周振甫和冯其庸等大家。

      唐文治的家教也别具一格,后辈都取得不凡成就,尤以两子唐庆诒和唐庆增成就为高。唐庆增虽然受业于经学大师王先谦门下,从事训诂之学,但很早就随户部侍郎那桐出使日本,随载振前往英国参加国王加冕典礼,又考察过法、比、美、日等四国国情,回来撰写了《英轺日记》12卷。唐文治思想开通,一直鼓励子女向西方求学问。

      长子唐庆诒是中国早期赴美留学生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卫挺生等都有交往。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后归国,回到父亲创办的上海交大,任交大外文系主任。唐庆诒在交大教书五十余年,从30年代到80年代,培养出屠岸等翻译名家。

      生于1902年的唐庆增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史家之一。他于1920年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经济学士学位。后来,又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20年代的哈佛经济学系尚没有熊彼特那时的全面辉煌。但按留学哥伦比亚大学赵迺抟的说法,美国经济学当时有“十大门派”,拥有陶西格、卡弗、波洛克、杨等名家的“哈佛门”还是毫无疑问排在第一。

      唐庆增在哈佛学习了当时最新的经济学技术,同时也感染到了“尊重传统、回顾古典”的哈佛学风,这对他以后的治学应该说极有影响。归国以后,唐庆增在上海开始教书生涯,历任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商科大学、交通大学、国立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最高职位只是大夏大学的经济系主任。同时,他还加入了马寅初、刘大钧创办的“中国经济学社”,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学界颇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胡适在1920年代末期寓居上海时,经常和一些朋友组织起来讨论中国问题,他们把这个非正式社团称为“平社”。其中包括各方面的学者,既有“新月派”文人,也有罗隆基、潘光旦、丁西林这样的社会科学学者,唐庆增亦是其中的活跃分子。胡适认为,唐庆增当时思想上还是反对传统,秉持主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胡适日记》(1929年6月2日)上记载,“唐庆增先生讲‘从经济上看中国问题’,他把问题看错了,只看作‘中国工商业为什么不发达’,故今天的论文殊不佳。他指出中国旧有的经济思想足以阻碍现代社会的经济组织的发达,颇有点价值。”

      唐庆增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首先是制度建设,使得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制度上并拢。他应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之邀,写了《中美外交史》、《国外汇兑》和《国际商业政策》三本小册子,全都收入“万有文库”,倒也畅销一时。

      那时,中日矛盾逐渐升级,唐庆增早已有所察觉,从20年代就开始发表反日言论。在1933年出版《的唐庆增抗日救国言论集》里,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和政治的现状,主张团结起来,积极抵制日货,“我国对外贸易,以国际地位之低落,生产事业之落伍,自有其特殊之情形,不能全以学理绳之。”

      此后,唐庆增逐渐转向整理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一方面是他兴趣使然,一方面也有环境的影响。唐庆增的国学功底扎实,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训练也相当出色,这使他做起中国经济思想史来自然就得心应手。梁启超很早就鼓励这方面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把这门学问做实。虽然已有前人做过一些简略的通史,也有人专门研究过《墨子》、《孟子》等书的经济思想,但都显得粗率,远不能和胡适、冯友兰等人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相比。

      唐庆增决心把这门学问做实。他先后在上海多所大学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讲一遍改一遍,最终把讲稿改定,1936年以《中国经济思想史》为名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介绍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又梳理了儒、道、墨、法、农诸家经济思想的大致脉络,列成表格,便于后人择选门径。此书无疑是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巅峰,用哈佛同学赵人侨的话说,唐著以前研究与此相比,不啻“萤火之于日光也”。

      可惜,唐著并没有最终完成。出版时注明此书系上册。从结构来看,他梳理完上古的经济思想,下册当研究汉以后历代的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抗战爆发,唐庆增辗转内地,无法续写。1949年后,唐庆增任教于复旦大学,于1972年去世,始终没有完成《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