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十七大特别报道
  • 3:十七大特别报道
  • 4:专版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要闻
  • 8:金融证券
  • 9:时事·海外
  • 10:观点·评论
  • 11:上证研究院
  • 12:广告
  • A1:公 司
  • 178:信息披露
  • 180:产权信息
  • A2:上市公司
  • A3:特别报道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0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观点·评论
    房市投资也需 进行风险教育
    从“充分涌流” 到“更多拥有”
    杭州重建“第一高楼”的困惑
    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中国因素加大我国期货市场全球话语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因素加大我国期货市场全球话语权
    2007年10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虽然走过坎坷的道路,但随着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迅速发展,期货市场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一轮期货市场的发展与试点时期相比,不仅仅是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发现价格、调节资源合理配置和分散化解国民经济运行中系统性风险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常 清 耿玉昌  

      

      我国期货市场显示出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品种方面,三大期货交易所公司先后推出了强麦、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白糖、豆油、PTA、锌、塑料等10个期货品种上市,棕榈油、黄金、股指等品种也即将推出。在交易方面,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和成交量分别从2002年的3.95万亿元、1.39亿手,猛增至2006年年底的21万亿元、4.49亿手,今年前3个季度就已达到26万亿元、4.56亿手。期货新品种不断推出,交易规模成倍扩大的五年,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市场监管走向成熟,国内外影响力日渐提高,期货市场自身不断壮大,成为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期货对社会经济贡献作用日益显著,期货的社会效应明显提高,期货市场已经开始渗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发挥着积极社会作用。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国际农产品、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得到逐渐发挥,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的波动,催生相关企业参与期货的热情。企业决策者主动借助期货市场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服务,或是套期保值锁定生产成本和经营利润,或是将期货价格引入企业原料和成本的定价机制,还有一部分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注册为期货交割品,以此作为利用期货工具、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突破口,这些期货交易活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得到提高。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许多重要的期货商品的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的价格互动,使我国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有所扩大。近年来,白糖和天胶等部分品种开始在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方面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扭转在定价领域被边缘化的局面。

      中国因素和中国价格对国际市场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国内企业普遍参与期货市场,代表中国的期货价格体系已经形成,该价格体系能够充分反映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反映国内相关行业广大保值者的真正愿望。

      上海铜期货市场已被公认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上海燃料油期货价已成为亚洲地区现货贸易重要定价依据之一;锌期货已逐渐获得国内市场定价权。路透社已将郑州小麦期货价格CBOT、KCBT价格一起纳入世界小麦价格体系;郑州和纽约两个棉花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大连大豆期价已被视为全球大豆销区的基准价格,玉米期货推动了我国成为东半球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中心,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远期价格对生产经营和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调整产品结构、种植结构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如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期货上市后,在远期价格引导下,我国调整小麦种植结构的步伐逐年加快,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从上个世纪末的180万公顷增加到 2005/2006年度的870万公顷,产量从620万吨增加到了3700万吨,优质小麦完成了从替代进口发展到扩大出口惊人飞跃,反映了期货市场在推动我国小麦种植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提高方面的巨大作用。

      期货新品种的上市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天然橡胶品种上市之后,期货市场使天然胶的生产经营者对橡胶的品质有了新认识,能否参与期货交割成为橡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同时随着天然橡胶持续高位,也出现了部分胶农走出国门,去越南缅甸等地种植橡胶的可喜局面。

      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虽然和国外的期货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与治理整顿时期的期货市场已是天壤之别。我国期货市场监管方面逐步转变计划经济的思路和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监管有力、运作高效的监管体系,形成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以证监会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体,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的自律规则为补充的法规体系。依法规范、依法监管、依法运营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旋律。

      然而,我国的期货市场要想成为亚洲时区的定价中心,成为与我国经济大国相匹配、适应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需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期货价格总体上尚未摆脱影子价格的阴影,这种状况与我国是世界上大宗产品主要消费国、世界加工厂和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形势是严峻的。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设,注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进行定价权的竞争,打破现有的不合理价格体系,积极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这些是期货行业的重大战略任务。

      期货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必需依靠创新来推动,创新是期货市场生命之源和推动力,《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创新打开了空间,一系列实质性的金融创新将会随之推开。尤其是随着黄金期货和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中国的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迅速发展时期,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功能将得到将进一步发挥和完善。(作者:常清,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耿玉昌,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