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十七大特别报道
  • 3:十七大特别报道
  • 4:专版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要闻
  • 8:金融证券
  • 9:时事·海外
  • 10:观点·评论
  • 11:上证研究院
  • 12:广告
  • A1:公 司
  • 178:信息披露
  • 180:产权信息
  • A2:上市公司
  • A3:特别报道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0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观点·评论
    房市投资也需 进行风险教育
    从“充分涌流” 到“更多拥有”
    杭州重建“第一高楼”的困惑
    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中国因素加大我国期货市场全球话语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充分涌流” 到“更多拥有”
    2007年10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诸葛立早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除了工资,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称,这个提法,颇有新意,含有超越财产之外的丰富内涵,值得思索和期待。

      确实如此。不过,这个新提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初露端倪”。党的十六大报告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语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其前提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据此,它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之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上,与劳动有同样的地位。在人们普遍具有金融投资能力时,人们既可以以人力要素通过就业参与收入分配,也可以以资本要素通过资本市场参与收入分配。诚实劳动可以致富,合法经营可以致富,通过财产运营也可以致富。清楚认识到财产运营对财富增长的贡献,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这一理论创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化为政府的具体实践。所谓群众拥有的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或个人拥有的动产(如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房屋、车辆、收藏品)所获得的收入。常见或人们已有所认知的包括利息、租金、专利使用费、分红收益,等等。“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国家在继续致力于老百姓拥有的财产增加的同时,也将致力于它的保值增值。这个转变,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但意味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不断提高,也意味着在这个提高进程中中国老百姓理财需求的与日俱增。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脉相承。

      增加更多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有赖于国家与百姓的互动。就国家而言,在于创造条件,拓展百姓投资理财渠道、理财产品和理财方式,同时还要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就百姓而言,也要尽快进入角色,逐步熟悉一批投资理财品种,掌握一批投资理财方式方法。而且要特别看到,以资本市场为平台的财产运营,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此“三个木鱼”要常敲:一是在入市之前要比较充分地了解市场的基本特征,了解各类投资的区别,谨慎入市。二是在投资、交易过程中,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既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对象,避免盲目投资;也要了解和遵守市场规则,避免发生违规行为;还要学习投资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投资技术、技巧,要善于分散风险,善于利用工具对冲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三是树立法律和规则意识,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与时俱进,与时代脉搏一起跃动,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