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十七大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时事·国内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信息披露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179:披露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
  • C2: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钱沿周刊
    QDII卖火了 投资者能否坐享境外盛宴
    光大推百万元级私募产品
    普通人借道投资艺术品 五大风险需关注
    民生启动“港基直通车”QDII
    荷银结构性存款“抵御通胀”
    私人银行的艺术品理财
    中行私银推人民币理财新品
    工行发行新一期“灵通快线”
    央行发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币
    交行“得利宝·辉黄4号”面市
    东亚银行聚圆宝如意宝亮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QDII卖火了 投资者能否坐享境外盛宴
    2007年10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策划人语

      相对一年前QDII遇冷的场面,今年9月以来,不论是银行QDII还是基金QDII,都受到了市场上投资者的热捧,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首发日有效认购资金达到历史性的1126.6亿元,兴业银行“环球理财2号-港股基金宝”首日认购达6亿元的信息,都告诉大众一个信息:QDII火了。但对广大投资者而言,能否坐享投资境外的收益呢?

      ⊙本报记者 金苹苹

      

      理财专家提示:即便QDII产品真的成了眼下理财市场上的“香饽饽”,投资QDII时投资人仍然需要了解一些投资时的“关键问题”,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关注问题一:

      QDII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

      从QDII基金的发行来看,该类产品已经处于“卖方市场”:投资者不是没有钱,而是唯恐买不到!但是专家指出,QDII产品其实并不适合所有投资人。由于QDII产品的投资目标是海外市场的金融资产,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保守型的、或者个人家庭金融资产不多、财务状况不乐观的投资人而言,QDII并非是黄金,抢到手即能产生赚钱效应,QDII更加适合那些对相关市场有所了解并且相对来说更加成熟而有经验的投资者。

      

      关注问题二:

      投资时需要关注相关费率

      面对投资者狂热购买QDII产品的情况,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表示,投资者在投资QDII的时候,除了一如既往地需要关注有关海外投资中的人民币汇率风险,投资QDII时,费率问题也应该提到投资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比较而言,银行系QDII的费率明显比基金QDII有优势:基金系QDII认购费、赎回费率基金与国内基金一样,根据认购金额的不同,最高认购费率为1.5%、申购费率1.6%,年管理费1.85%、年托管费0.3%;而银行系QDII的费率相对来说较低,以兴业银行“港股基金宝”为例,其认购费率为本金的0.5%,申购费率则根据申购金额的不同有所变动,最高为1.2%,赎回费率则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限,1.5%、1.0%、0.5%不等,而年管理费0.6%,年托管费0.2%。而其他银行QDII产品的相关费率,也与兴业银行的类似。

      因此专家提示,投资QDII时,需要考虑相关费用支出所导致的有效投资降低、进而造成的收益相对减少的问题。所以,投资前结合相关费用和收益对产品进行一番比较,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注问题三:

      控制好投资比例和时间

      投资QDII的资金应该占到金融资产的比例是多少?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首席理财师徐欣的观点是20%-50%。

      徐欣表示,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对相关海外市场比较看好的投资者而言,这个投资比例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特别是对于那些主要投资港股的QDII产品而言,“因为当前港股的赚钱效应较其他市场更为明显”,加上当前的QDII产品,其流动性已经大大增强,因此适当多配置一些也未尝不可。因为一旦出现风险,“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出逃’。”

      不过,徐欣同时指出,投资QDII毕竟是理财市场迈向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其收益情况和风险水平都无法同原来的产品一样,有可参考的历史数据。投资者投资QDII产品,还需要及时观察,而不能购买后就束之高阁,坐等高收益的到来,而应该经常观察产品的收益走向趋势和相关市场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因此,除了流动性最好的基金QDII外,在那些银行QDII产品中,最好选择那些有半年或1年赎回条款或者有可定时申购、赎回设计的产品,“投资QDII产品,虽然不能同操作短期产品那样快进快出,但是由于海外市场的投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且投资管理团队经验相对较少,因此QDII目前尚不适合做长线投资。”

      ■小链接

      QDII投资便条

      ⊙本报记者 金苹苹

      

      1、哪些金融机构获得了QDII资格?

      目前市场上获得QDII资格的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基金、券商、保险、信托,最先获得QDII资格的是银行。截至10月15日,一共有22家银行具备QDII资格,其中中资12家,外资10家;9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资格;4家券商具备QDII资格;4家保险公司获得QDII资格;信托机构中中国信托和上海国际信托也首获QDII资格。

      2、目前已经发行QDII产品的金融机构是哪些?

      眼下只有银行和基金公司已经发行了QDII产品,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安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公司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银行则相对而言更多一些,工行、建行、中行、招行、光大、兴业、民生等银行都发行了相关产品。

      3、银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投资市场的区别?

      2007年5月,银监会出台新办法,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香港股票,这一新规定一举改变了此前银行系QDII只能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扣除汇兑损失后收益不佳的局面,目前银行系QDII产品的主要投向是港股市场,今年9月以来银行系QDII以投资基金型产品为主流。

      相对银行QDII只能投资港股的局限,基金QDII产品则可以进行“全球配置”。由于目前已同证监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已达33家,涵盖了全球主要资本市场。

      4、银行QDII风险VS基金QDII风险?

      因为银行QDII产品投资股票资产不得超过50%,而基金QDII没有此限制,因此相对而言,银行QDII产品的风险较小,更加适合那些稳健型投资者投资。

      5、银行系和基金系QDII的流动性谁大?

      相对来说,基金QDII的流动性比银行系QDII高,在封闭期过后投资者可以自主决定并可以每天申购、赎回,而银行系QDII一般是由银行决定产品提前终止,部分产品也只是在固定时间比如一周或者一个月开放一次。不过目前已经有部分银行QDII产品可以同基金产品一样做到在每个工作日赎回和申购,如近期发行的中银新兴市场(R)和花旗银行推出的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