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十七大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时事·国内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信息披露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179:披露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
  • C2: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指标股深幅调整后短线酝酿反弹
    三季报业绩将成为近期关键因素
    中长线的时段概念
    震荡调整利于缓和估值困惑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震荡调整利于缓和估值困惑
    2007年10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德良

      

      受美股上周五急挫影响,周一亚太股市普遍下挫,已形成调整趋势的沪深A股不再“一枝独秀”,跌幅均达2.5%左右,恐慌情绪有所上升。经过连续十三周的持续上攻,依照过往的规律,大盘将会出现5-8周的区域震荡(平台箱形)期,从而缓和估值困惑,积蓄新的上涨动能。从指数成份股分析,极有可能是近期大幅飙升后的指标股休整而非指标股持续活跃时期。

      

      激烈震荡缓和估值困惑

      当前面临的因素一是估值压力,二是资金充裕。而在资金持续充裕、同时又面临股价估值过高的背景下,市场出现调节的机制有两个:首先是股票供给快速上升,近期这种分流有所体现,如建设银行、中国神华还有中国石油的发行A股,另外,间接渠道进入港股也构成影响。但从更长一点眼光看,这种分流还是有限的。除资金分流外,市场内部的另一个调节机制就是短期股价的快速下跌,从而提升投资吸引力。

      股价结构调整在近两个月内表现得十分清楚。先是受行业调控政策影响的地产板块,它们率先调整,沪地产指数最大调整幅度达22%,非龙头地产股调整幅度多在30%以上。其次是非主流品种(金融地产资源外)出现了持续调整,调整幅度普遍超过30%。国庆长假期前后,市场上涨动力集中前二十名大盘大市值权重股的时候,更加重了这种结构性调整,事实上,这是一种内部主动调整的结果,本质上类似于前几年熊市格局下的“抱团取暖”。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属于阶段性资金选择结果。随着大多数品种的有效调整,大量增量资金还会从调整充分的品种中再度寻找新的突破口。

      

      周期性行业的魅力持续

      本轮行情至今,周期性行业一直是最为闪亮的群体。其中有色金属(锌铜黄金电解铝等)持续引领市场人气,股价迭创新高的同时,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长也是持续超出预期。除有色金属外,周期性行业的魅力持续。

      今年以来,较为引人注目的例子不少,如民航业,以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为首的民航板块成为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板块之一,国航、南航股价年内最大涨幅分别超过4倍和6倍,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样有人民币升值因素,但股价并没有相应表现,最为重要的催化剂还在于民航业的景气拐点出现,毛利率持续上升。还有氨纶的景气拐点出现后,龙头企业华峰氨纶从年初启动后持续飙升,并带动其他关联品种,短短半年时间股价飙升5倍以上。最近更直接的例子是维生素VE,产品价格自六月份开始上调后,给这个持续低迷多年的子行业龙头公司带来极大想象力,新和成、浙江医药联动上攻,近两个月股价涨幅超过一倍。

      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根据宏观数据研究表明,OECD指标显示今年末明年初全球工业增长有望加速,而国内需求也将保持稳步上升,但国内产能呈减弱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原材料为核心的周期性行业有望摆脱多年跌势而步入上升期。行业数据研究也表明,周期性行业的毛利率底部已经来临,与此同时,大量资产注入行为又集中体现于周期性行业。其中包括煤炭、钢铁、建材(水泥)、化工(纯碱)、电力、运输(海运、民航)等大型行业群体,整体市值规模明显高于有色金属,对市场整体影响更大。近期的反复震荡中,我们理应关注这类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品种。